看图学习丨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
鉴往事,知来者。“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阐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强调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强国......[更多详细] |
|
时政微视频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
1937年7月7日,宛平城头一声炮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88年过去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置身百年变局中,我们又该怎样守护这段烽火记忆?历史是......[更多详细] |
|
|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安康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
安康支援抗美援朝始于1950年6月发起的和平签名运动。在中共安康地委的领导下,安康人民开展了和平签名运动,建立抗美援朝专职工作机构。结合反霸减租运动的开展,地委及时普及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使群众认识到地主、恶霸、国民党和美帝都是劳苦大众的敌人。......[更多详细] |
|
大别山下,红色基因代代传(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一场雨过后,大别山间,苍翠如洗。走进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大别山烈士陵园,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朱德同志亲笔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巍然矗立。“碑高13.5米,象征着大别山为革命牺牲的13.5万名在册烈士;碑座四周竖立着38根大理石立柱,是对岳西为国捐躯的3.8万英雄儿女的纪念......[更多详细] |
|
从延安出发(特写) |
“从延安出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戏剧晚会”剧照。吴晨摄“大人们去打仗,就是为了让你们——可以有别的选择。”舞台上,冼星海对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里学唱歌谣的小战士们坚定诉说。转眼,舞台背景,黄河滔滔,舞台上方,红旗飘飘,灯光......[更多详细] |
|
大别山下,红色基因代代传 |
一场雨过后,大别山间,苍翠如洗。走进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大别山烈士陵园,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朱德同志亲笔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巍然矗立。“碑高13.5米,象征着大别山为革命牺牲的13.5万名在册烈士;碑座四周竖立着38根大理石立柱,是对岳西为国捐躯的3.8万英雄儿女的纪念......[更多详细]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新中国成立后安康文教卫事业的发展 |
新中国成立前,安康仅存中学4所,学生537人,教职工43人;中等学校2所;小学418所,学生2万人,教职工895人。新中国成立后,安康专署针对全区教育实际状况,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工作规定要求,酌情合并一部分学校,逐步改革教育内容。经过3年的清理、恢复、整顿和改造,小学教育在恢复中有了较大......[更多详细] |
|
《陕西抗日战争志》出版发行 |
6月20日,记者从省地方志办公室获悉:由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陕西抗日战争志》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了解,《陕西抗日战争志》是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实施的“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18年启动编纂。该书包含陕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更多详细] |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 |
这是杨靖宇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新华社长春6月19日电 题: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新华社记者邵美琦仲夏时节,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干部学院里,一场特殊的党课正在进行。讲台之上,是抗日铁血将军杨靖宇之孙马继志。讲到动情处,他拿出一块斑驳的桦树皮,声音变得颤抖:“......[更多详细] |
|
这座小城,为何街道如此命名? |
新华社重庆6月17日电 题:这座小城,为何街道如此命名?新华社记者周闻韬、周滨滔、吴梦桐漫步于重庆北碚区的老城核心区,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地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辽宁路、北京路、天津路、南京路……这些街道命名背后蕴藏着一个动人的决定,更记录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图为北碚区......[更多详细] |
|
不能拆的遗址 不能断的文脉 |
新华社重庆6月16日电 题:不能拆的遗址 不能断的文脉新华社记者赵佳乐在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的一栋建筑上,写着两个已经有些模糊的红色大字——“不拆”。这座“不能拆”的建筑,承载着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这两个字,也诉说着重庆和故宫多次“相遇”的故事。重庆故宫文物南迁......[更多详细] |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中共安康地方首次代表会议 |
为了推进土改、“三反运动”、整党和地方建政工作,宣传土改政策,指导实践操作,制定适合安康区情的土改计划和措施,需要通过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来进行研究部署。这时中共安康地委党的地方机构和组织已经基本建立,各县区及军分区已经建立起党委和党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全区党员人数已经超......[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人民民主政权在安康的建立 |
为了实现对安康地区解放后政权的顺利接管,加强基础政权建设,推进安康地区解放进程,1949年3月9日,中共陕南区委会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建立中共安康地委,并提出了地委、专署和军分区主要领导成员的配备意见,上报中共中央中原局。5月12日,经中原局批准,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区专员公署相继......[更多详细] |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革命烈士李兆众 |
李兆众(1916-1941),男,化名冯宇、个子,1916年出生于旬阳县城,1936年春于旬阳简易师范肄业。1937年初,李兆众参加安康兴安师范附设“义务教师”训练班学习,年底结业回到家乡,在城北甘岭乡间小学任教。1938年下半年在旬阳县城河街开办阅报室和夜校班,担任教师,后转县城东门小学任教。......[更多详细]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延安第一支仪仗队队长罗少伟 |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有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就是延安第一支仪仗队队长罗少伟。这位汉阴县的英勇男儿,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罗少伟出生于1918年。1932年,罗少伟被抓壮丁,分在杨虎城部警2旅4团1营3连。1935年,他随班长张子新等在柞水营盘起义,不久参......[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黄正甫 |
黄正甫,1909年6月出生于白河县。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湖北省农协纠察队长、中共郑州市委青年委员等职,不久被捕入狱,出狱后被党组织派往开封工作。1928年夏,中共河南省委遭国民党破坏,黄正甫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0年10月,黄正甫回到白河卡子东坝播撒革命火种,发动农民武......[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三五九旅转战安康 |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停止内战的协议,疯狂围攻中原解放军,中原军区决定按照中央批准的计划,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北路军由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中原局、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团、三五九旅和干部旅组成,自广水与信阳间突围。......[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宁陕东江口三烈士 |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中断了和平谈判,迫使中原军区的和谈代表不得不随部队突围。在中原部队突围过程中,国民党当局玩弄两面派手法欺世盗名,一面调兵遣将围追堵截,一面继续搞和平欺骗,多次要求我中原部队派出代表到西安和谈。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更多详细]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抗日民族英雄王范堂 |
王范堂(1908-1987),原名王模,号懿斋。陕西省石泉县人。1923年,王范堂入石泉县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毕业,到后柳镇石佛小学教书。1927年4月,经老师陈雨皋介绍,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军官学校学习。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爆发,军校结束,王范堂被分配到冯玉祥部任排长,因......[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抗日烈士张惠民 |
张惠民(1905-1943),原名张志润。陕西省平利县人,国民党抗日将领,抗日烈士。1924年,张惠民考入西安第二职业学校。1926年5月,镇嵩军刘镇华围攻西安,张惠民毅然投军杨虎城部当兵,参加了坚守西安8个月的守城战斗,开始了戎马生涯。1927年4月,在共产党人的支持下,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在......[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抗战时期中共安康地委的建立 |
1938年初,中共陕西省委派王力随国民党陕西警备第一旅到安康,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王力以发行报纸、刊物为掩护,将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兴安师范学校作为基点,在师生中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现进步学生,开展建党活动。3月初,首先在毕业班二七级学生中发展了刘文彬、刘华、李开藩入党......[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 | 日本侵略军空袭安康 |
全面抗战开始后,日本侵略者依仗其军事上的优势,侵占了大半个中国。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人民制造精神恐怖,迫使中国屈服,无视国际公约,对其尚未占领的许多城镇的非军事目标(商区、居民区、文化区)进行狂轰滥炸,远离前线的安康也未能幸免。从1939年3月至1945年1月,日本侵略军先后18次......[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 | 从安康走出去的军区司令康萍 |
1914年3月,康萍出生在紫阳县五马乡古家村(今属汉王镇兴塘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在他4岁时父亲带领全家7口迁到汉阴县万家朳(今属涧池镇五星村),两年后父亲就病逝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12岁起就给地主家干活,干的是脏活累活、吃的是剩菜剩饭、睡的是牛棚马圈。1931年春,国民党部队为扩......[更多详细]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 | 红军镇的故事 |
陕西省旬阳市东部有一个红军镇,这里是中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镇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红军老祖”墓。逢年过节,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会自发来到这里寄托哀思,“红军老祖”的故事也在这里广为流传。1935年5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第六路游击师在师长肖大喜的率领下,在旬阳县潘家河一带开展......[更多详细]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 | 红七十四师在安康的革命斗争 |
1935年,随着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北上,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形式立即逆转。留在根据地的鄂陕、豫陕特委面临着艰巨的斗争任务。为了继续与敌斗争,鄂陕、豫陕特委于9月8日再次会合于商县梁家坟。9月9日,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鄂豫陕特委(又称陕南特委),郑位三担任书记。......[更多详细] |
|
|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 | 巴山游击队在安康的活动 |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进行陕南战役前,从四军、三十一军抽出部分干部战士,组成巴山游击队,驻在川北南江与陕西南郑接壤的桃园寺,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陕南战役期间,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周纯全、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决定给巴山游击队增派20多名连级干部,从川北两个县抽调地方干部到桃园,......[更多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