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丨“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保护好黑土地”“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今天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土地的深情、对耕地保护的嘱托、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更多详细]
看图学习丨“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 总书记心系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强调“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更多详细]
学习·知行丨守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今年6月25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土地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更多详细]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更多详细]
一见·站在历史的坐标前,我们如何凝望未来?
一则消息,让人们深情回望10年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若千钧:“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则消息......[更多详细]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更高水平政治互信服务中新关系发展
6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习近平强调,中新要牢牢把握两国友好大方向,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新关系,确保航向不偏、动力不减。要筑牢中新友好政治基础,支持彼此核......[更多详细]
天天学习|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十四五”期间,我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视耕地为粮食安全的重......[更多详细]
学习新语|“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今年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看得很重,他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策划/制作:陈舒 ......[更多详细]
时习之丨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
今年6月25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利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hel......[更多详细]
习语|“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今年9月3日,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温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和十年前的阅兵现场,共同期待!......[更多详细]
学习·故事丨习近平与正定的体育情缘
......[更多详细]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
原标题:“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金融论述和实践启示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从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到2023年1......[更多详细]
学而时习之|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更多详细]
学习新语|中国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
6月23日是奥林匹克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更多详细]
一习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农村,看庄稼长势、问百姓收成,始终牵挂着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深刻指出保......[更多详细]
学习知行·中国式现代化丨千年瓷都的“青春范儿”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从“陶瓷工业重镇”到“文化创意之都”,创新,成为景德镇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更多详细]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正塑造中国—中亚新格局
【本期导读】6月16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峰会期间,习主席密集出席多场双边、多边活动,同中亚五国元首叙友谊、话合作、谋发展,共同打造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更多详细]
一见·三个维度,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这种重要方式
大国之治,要在得法。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目光从今天望向来......[更多详细]
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
温暖嘱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更多详细]
习言道|丝路友谊 偕行致远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合作共识,共绘合作愿景,展望合作方向……中国同中亚国家在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中形成“中国—中亚精神”,在元......[更多详细]
习言道|一首诗、两部剧、三句谚语,读懂“中国-中亚精神”
中新网6月18日电 题:一首诗、两部剧、三句谚语,读懂“中国-中亚精神”石榴花开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再次来到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峰会的主旨发言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中国-中......[更多详细]
规划之笔,如何勾勒未来中国?
大国发展,规划先行。“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的仲夏,这篇凝聚着思想光芒的重要文......[更多详细]
一见·从三层“逻辑”,读懂“中国-中亚精神”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中亚精神” 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更多详细]
习言道|从西安到阿斯塔纳,一条路连结两座城
  中新网6月17日电 题:从西安到阿斯塔纳,一条路连结两座城  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两年前,首届中国......[更多详细]
金句海报|弘扬“中国-中亚精神”,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一致决定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坚持永久睦邻友好,携手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更多详细]
习言道|中哈命运共同体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当地时间6月1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更多详细]
一见·从“联通”二字,透视中国与中亚的广阔未来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分别同中亚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对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发展做出顶层设计。中国与中亚,如何锚定合作的新航向?问题......[更多详细]
一见·中国中亚复携手,分量何以重千金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2023年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这句唐诗,赋予中国和中亚五国续写千年友谊、开辟崭新未来以深厚的历史韵味。2年过去,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哈......[更多详细]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更多详细]
一见·从西安到阿斯塔纳,三个维度展望习主席中亚之行
6月16日至18日,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两年前,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落子西安,开启中国中亚关系新时代。这次峰会将首次在中......[更多详细]
习语丨“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文化瑰宝保护传承的话语,共同守护文明之根。......[更多详细]
习言道|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中共中央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更多详细]
一见·这封贺信里,有中非合作的历史、当下与未来
6月11日,湖南长沙,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举行。“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年来,有力带动中非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习近平主席发来的贺信引发广泛关注、持久共鸣,其中蕴含的历史......[更多详细]
习言道|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
6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刚果(布)总统萨苏分别向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致贺信,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指出——......[更多详细]
【文脉华章】习言道丨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彰显推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的智慧与远见。......[更多详细]
【文脉华章】习言道|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把网络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引领和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更多详细]
时习之丨习近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安徽合肥举办,也是首次在中部地区、首次在长三角地区举办。今年是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举办的第五个年头。这次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更多详细]
【文脉华章】习言道丨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即将举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多详细]
习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积极倡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今年6月10日是中国提议设立的首个“文明......[更多详细]
看图学习丨建设海洋强国 总书记强调念好“山海经”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围绕“向海图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强调......[更多详细]
学习知行丨习近平关切的圆梦工程 让“干坡坡”变“金窝窝”
“先舀一瓢水,搁在嘴里,再吐到手上抹脸”,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的演示,让时光倒流至十多年前的陇中山沟。这座三面环山、干旱少雨的定西村落,曾把“省水洗脸”当作生存智慧。“晴天一身土......[更多详细]
习近平与外国友人的故事|做中阿友谊的使者
2024年春天,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在精心制作的信笺里,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中文名:小虎)把自己的心愿也......[更多详细]
强国之路|奋楫深蓝 向海图强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主张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是与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一样重要的“蓝色国土”。2013年7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更多详细]
学习知行·中国式现代化丨总书记关心的“塞外明珠”有了新变化
6月的乌梁素海,飞鸟翔集,芦苇摇曳,这颗“塞外明珠”正重新焕发光彩。2023年6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更多详细]
学习知行·中国式现代化丨总书记关心的“塞外明珠”有了新变化
6月的乌梁素海,飞鸟翔集,芦苇摇曳,这颗“塞外明珠”正重新焕发光彩。2023年6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更多详细]
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成才,在多次重要讲话、座谈、回信中,勉励新时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又是一年高考时,让我们一起重温总......[更多详细]
学习新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青铜文明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基因密码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学习新语”栏目推出中华文明系列报道本期走进陕西宝鸡在青铜器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dar......[更多详细]
习言道|不负青春 不负韶华
6月7日,万千高考学子奔赴考场,为青春和梦想奋力一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青年成长成才,他常常走到青年中间,与他们谈梦想、论志向。又是一年高考季,一起聆听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勉励。......[更多详细]
习语|“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今天,2025年高考开启,重温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情寄语,为高考学子们加油鼓劲!......[更多详细]
学习新语·中华文明丨兼收并蓄的文化自信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基因密码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学习新语”栏目推出中华文明系列报道本期走进甘肃敦煌莫高窟从石窟壁画中感受兼收并蓄的文化自信&d......[更多详细]
共 8248 条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安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