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故事丨这项安居工程 习近平看得很重 |
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福州市棚户区连片的苍霞社区,走进一幢低矮的二层木屋。 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他详细询问了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待了足足半小时。从木板房出来,......[更多详细] |
|
|
|
|
学习新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各地考察调研,看变化、听民声、察民情,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更多详细] |
|
文脉华章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等......[更多详细] |
|
天天学习|历史深处守望“有记忆的城” |
天天学习在北京西南方向约300公里处,有一座让建筑学家梁思成惊呼“仿佛就是一座露天古建博物馆”的古城——河北正定。1600多年的建城史,给正定留下了罕见的“九朝不断代”古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更多详细] |
|
学习卡丨“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今年是......[更多详细] |
|
|
|
|
学习手记|“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 |
“鼓岭鼓岭,第二故乡今犹在;鼓岭鼓岭,在我心中重千斤……”7月10日至18日,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动在福州、北京举行。当两国青少年的声线如溪流交汇,带着青春朝气的歌声轻轻叩开记忆的......[更多详细] |
|
习言道丨一棵大榕树,尽显习近平的城市理念 |
中新网7月18日电 题:一棵大榕树,尽显习近平的城市理念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起一个故事:宋代的福州知州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使得“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传为......[更多详细] |
|
|
学习·知行丨总书记心中的人民城市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更多详细] |
|
|
一篇短论|学习总书记的好作风⑭ |
2005年8月19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登《文风体现作风》。(图源:《之江新语》)2005年8月19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登了一篇题为《文风体现作风》的短论,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文......[更多详细] |
|
|
|
|
学习手记|以历史的纵深感做好今天的工作 |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意味深长:“我是很喜欢研究历史的。作为从政者,不熟悉历史,特别是中国史,没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更多详细] |
|
|
习语丨改革为人民 |
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每到基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和老百姓拉家常、话民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和......[更多详细] |
|
|
|
时习之丨习近平: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 |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更多详细] |
|
习语|“将改革进行到底” |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周年,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更多详细] |
|
|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一  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2012年12月5日在......[更多详细] |
|
|
时习之丨习近平: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牵着“民”。改革为了谁,始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医改惠民、教育兴民、养老便民……从顶层部署到基层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更多详细] |
|
习言道|听习近平讲文明交流互鉴 |
曾经,美食、汉语、功夫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如今,网剧、网文、网游“新三样”漂洋过海。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更多详细] |
|
|
时习之丨汇聚新征程上的青春力量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向广大青年发出有力号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青年肩负关键一棒......[更多详细] |
|
习言道丨做这件事,习近平说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
中新网7月14日电 题:做这件事,习近平说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更多详细] |
|
一习话丨“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更多详细] |
|
|
|
|
|
|
|
时习之丨向海图强 总书记心系这片“蓝” |
碧海无垠,“蓝色引擎”动能澎湃。“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海洋事业,多次在讲话中谈及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如今的中国,向着蔚蓝海洋,高扬逐......[更多详细] |
|
|
学习手记 | 一粒种子的分量 |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更多详细] |
|
天天学习|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
天天学习 “孩子们要争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强盛起来”,“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对在场的青......[更多详细] |
|
学习快评|铭记抗战历史,开创光明未来 |
“今天来到这里有特殊意义”,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深切的缅怀,表达着对先烈的崇敬,更宣示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巍巍狮脑山,......[更多详细] |
|
一见·总书记山西之行,阀门之中蕴思量 |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山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这家企业为何能够吸引总书记的目光?貌不惊人的阀门,被称作现代工业的“守门人”,其中蕴含着“科技创新”这个总......[更多详细] |
|
学习原声|血肉之躯筑长城 |
历史的指针,再一次指向7月7日,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1937年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爆发。这是2025年7月4日拍摄的宛平城城墙上的弹坑遗迹。新华社记......[更多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