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雷应坤)今年以来,白河县麻虎镇以“文共体”建设为契机,锚定“文化铸魂”目标,紧扣“文化资源整合、服务精准供给、文旅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全力构建富有活力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文化中心设施全,群众排练笑声甜。”近期,由“文共体”麻虎镇分中心精心编排的集体朗诵节目《奋进中的麻虎答卷》,在全县汇报演出中精彩上演,展现出“文共体”建设的蓬勃生机。而在过去,由于资源紧缺、投入不足等因素,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曾与社区合用,存在设施不足、场地有限、服务不精等问题,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文化服务的需求。
今年以来,麻虎镇积极盘活闲置设施,改造办公用房,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崭新的文化中心作为“文共体”建设的“主阵地”。如今,活动中心、阅览室、排练室等场所宽敞明亮,图书、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个文化中心让我有了安静看书的地方,待一天都舍不得走!”社区居民李大爷高兴地说。
同时,麻虎镇全面摸排镇村文化资源,统筹整合56处文化设施和113套文化设备,建立并公布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清单,打造村级子中心样板,推动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秋高气爽,麻虎镇关山大草甸景色宜人。从夏到秋,歌声与欢笑在此回荡不绝。当地松树村组建的“草帽合唱团”常在这里排练。“农村人业余时间不多,性格也偏内敛,但合唱气势足、感染力强,能有效带动大家的热情,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合唱团组织者杨广勇说。为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人才,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麻虎镇提出“一村一特色”构想,鼓励每个村(社区)以本土文艺人才为基础,打造一个特色鲜明、贴近生活、充满正能量的文艺节目。
有了源头活水,文化人才不断涌现。为“草帽合唱团”担任领唱和节目指导的吴远军,在全县文艺人才海选大赛中斩获桂冠;乡村歌手何开明凭借一曲《孝敬父母》传唱大街小巷,并在县级比赛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麻虎镇文艺人才在县级比赛中获奖已达6人(组)次。这一切,离不开全镇137名乡土文艺人才的“百花齐放”。
夜幕降临,康银社区6组居民陶丽芳吃过晚饭,便赶往镇“文共体”中心参加舞蹈《祝福祖国》的排练。该节目既是“文共体”培育的精品项目,也为热爱舞蹈的群众提供了展示平台。“我平时就喜欢跳广场舞,听说这个舞蹈需要人,就主动报了名。”陶丽芳说。近年来,麻虎镇大力支持基层文化团体发展,开放文化服务场所,舞蹈、歌唱、棋牌等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此外,麻虎镇积极搭建平台,让群众各展所长。在村歌大赛中,18名选手一展歌喉,用歌声诠释家乡变迁与乡村新貌;通过棋艺大赛,全镇40余名象棋、跳棋爱好者同台竞技,角逐“棋王”称号;趣味农事竞技活动则践行“农业+旅游”发展思路,既接地气又富特色。端午非遗体验、绿松石博物馆探秘等系列活动也精彩纷呈。截至目前,麻虎镇共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余场,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文化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我们将以镇村(社区)‘文共体’分中心、子中心为主阵地,紧扣‘四个一体’路径,构建‘党建引领、文化为核、协同共兴’的‘文共体’建设格局,推动‘文化+’深度融合,绘就‘农文旅融合、城乡共繁荣’的美好图景。”谈及“文共体”建设思路,麻虎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