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财经 > 陕西经济
楼继伟:避免重蹈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
2016-01-11  来源:


  四

  参加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的第三天,2015年12月28日,楼继伟拖着病体主持了全国财政工作会议。

  一位当天与会的财政系统人士说,他看到楼继伟在讲话时,不停地拿起手帕,侧过身擦拭鼻涕,尽管同样是缓慢的语调,却和两天前判若两人。从楼继伟的这些举动中,他读出了一个字:累。

  改革派,是外界对楼继伟的印象;有家国情怀的人,是财政部内部对他的评价。而楼继伟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学者型官员”,时常在学术与政策之间来回切换。不过,执着于探究大国财政的本质,偶尔语出惊人的做法,也经常将他推向舆论风口。

  楼继伟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他和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同样都是提前毕业。钱颖一出国留学,楼继伟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经济,他给自己找的理由是,“经济学需要拓宽思维、经世济民、士大夫精神”。

  2015年4月24日,身为财政部长的楼继伟回母校作了一次演讲,题目叫做“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然而全文很快被网络改为“我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版本四处传播,各方更是争相解读,以窥探这位掌控中国政府“钱袋”的高官,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这次演讲中,楼继伟对中国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前景有乐观的估计,也有悲观的判断,他觉得两者是“五五开”。支持者赞许他揭示了中国当下最大的危机,反对者则认为,他身为高官,不应随意发表悲观言论。

  中国官员总体上都很低调、谨慎,楼继伟却是一个例外。

  与他有过多次接触的财政系统人士说,每次开会,楼继伟都会花很少的时间在准备稿子上,不论是在部里开会还是在外边,都会敞开讲。“讲两三个小时,那个时候他更像是一个专家、学者,就他担心的国家大事,发表他自己的看法。”

  因此,人们发现,在清华的演讲中,楼继伟提出的众多解决方案和路径,诸如释放农业人口、户籍改革、城镇化以及社保改革等,很少直接关乎财政。

  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看重财政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相反,在楼继伟看来,现代财政制度,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还是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基础。他曾多次告诫同侪,财政不应只算自己的小账,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但楼继伟也深知财政发挥作用的边界。2015年4月,在被当选为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时,他曾说过这样一番话:现代财政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因此,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财政需要领域的事项,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财政就不应介入,以免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和低效;凡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而市场又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财政就必须介入。而这种介入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已近岁末,楼继伟依然抱持着这种观点。2015年12月16日,他为人民日报撰文《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文中说,应防止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提高保障待遇水平,避免重蹈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覆辙。

  这注定又是一篇将会饱受争议的文章,但楼继伟就是这样一个人——始终走在峭壁边缘。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编:A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