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打捞文明的星光
2025-10-31 10:22:34  来源:本站原创

□ 王典根Paz安康新闻网

当我们谈论“牛山”时,该谈论什么?是一张模糊的地理坐标图,还是一段泛黄的童年记忆,抑或是一种在现代化洪流中日益稀薄的情感?作家杨志勇的散文集《牛山意象》,以其沉静而丰沛的笔触,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深沉的答案:牛山是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盛满乡愁、书写诗情、共赴振兴的精神宇宙。他的丰收之笔,不仅是对“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文学描摹和故事链接,更是对“牛山前世今生”的文化考古与精神追溯。Paz安康新闻网

《牛山意象》的叙事,始于一种深情的“俯身”。作者并非以俯瞰的视角去审视这片土地,而是将身体与心灵一并匍匐下来,贴紧牛山的每一道沟壑,倾听草木的每一次呼吸。在他笔下的牛山,草木砖瓦都脱离了物象的冰冷感,被赋予了体温与脉搏。他写“婚姻不是独角戏”,那戏是“夫妻双方不能用完人的标准来要求和检阅对方”;他写“放爱一条生路”,那爱是“红颜之美无过错”。这种拔高认知的意象叙述,往往超越了单纯的轻描淡写,它是一种与世事的共情与对话。作者以文字为触角,敏锐地探入人性的真谛,探寻着那些隐藏在平凡表象下的散意与灵光。这种“润物无声”的姿态,在牛山的褶皱里,打捞被传说的“是非”星光,让时代滋养释放乡村振兴的能量;这是以一种“躬身入局”的情怀,在寻常的阡陌间,打捞被遗忘的“黑白”颠倒,让山乡巨变焕发出文旅共生的根性力量。Paz安康新闻网

如果说深情的凝视是该书的底色,那么对即将消逝的农耕文明进行“文学封存”,作家自觉地“文学赋能”。书中,充满了对旧物、旧事、旧俗的精细刻画,入情入神。从草庙到学堂的延续,从手艺到匠人的传承,从家风到民风的雕刻,从红裙子到白裙子的警醒,从“一块石头会唱歌”到“高处听天籁”的跳跃火苗……这些老故事、旧传说,在新时代的加速度中显得更为弥足珍贵。他在111个静默的风物遗存中,灌注了对时代变革的理解与温情,从一个个牛山的纹理里,解读祖先“以文化人”的坚韧大道;从一个个古老传说的转调中,破译一个族群“培根铸魂”的迁徙密码,致力为牛山奔流不息的文明长河,重新建立起一座同频共振的“防汛纪念馆”。Paz安康新闻网

最动情的乡音吆喝,或许就在于它完成了从“地理坐标”到“精神故乡”的升华。牛山的草庙,在作者的笔下,最终凝练成了一个意蕴丰饶的文化符号。它既是具体可感可触的物质实体,又是抽象可供依凭的文化图腾。当我们在都市的喧嚣中感到疲惫与迷失时,心中那座“牛山”便兀自耸立起来,成为我们退守与疗愈的内心“山林”。它象征着一种沉静、厚重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加持。这本书告诉我们,游走在城市边缘的人,真正的还乡,未必是衣锦还乡、解甲归田的身体回巢,未必是故土难离、荣归故里的落叶入土,而是安身立命的再度确认与连接。它教会我们如何在自己的内心,夯筑起一座永不陷落的故乡文化基座。Paz安康新闻网

最悦耳的娓娓故事,不仅兼具泥土的朴拙与山石的精练,且有一种冷色调的幽默感。作者以一种“引叙+故事+哲述”的表达创新,不用繁复的修辞堆砌,而是追求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质地,用丰厚多彩的手法、酣畅淋漓的句式,高标着像牛一样的性格、天赋、学养、情操、修为、德行等做人元素,仿佛从牛山的岩层中开采出来,又经过汉江水千百次的淘洗,显得干净结实而富有张力、内蕴光华。Paz安康新闻网

最养眼的跌宕笔风,不仅是对山林、溪流、田野、峰寨、虫鸟等自然景物的深邃解读,还将牛山的绿浪、田地的露珠、民间的传说和乡野的物产带向更远的地方。这不是张扬生命活力的吹捧,而是释放众生光彩的落笔,引领我们感受文脉的独特魅力和民风的富足底蕴,提供了参照蓝本。Paz安康新闻网

以文字为山扬名、为村寻路、为路找事、为事聚人、为人教化,守护了一片可以诗意栖居的孝义新风高地,让众多第一书记在面对驻村帮扶时秉持谦卑与长情、奉献与担当。Paz安康新闻网

 Paz安康新闻网

责编:杨一|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