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霜降:风卷清云尽 空天万里霜
2025-10-24 15:09:29  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霜降,是秋天最后的回眸,是大地沉静前的低语,它从大地深处走来:它走过田埂,晚稻谦卑地垂下沉甸甸的头颅,完成了一生的仪式;它掠过林间,枫树与槭树便以红色,献上最后的悲壮;它抚过岩石、枯草,留下晶莹的印记。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是天空写给大地的书信,用的是草木和泥土才能读懂的文字,自此,大自然收起夏的喧嚣与秋的丰饶,转向冬的沉静与内敛,于是,河流放缓了脚步,变得清澈而凝重,虫豸蜷入更深的黑暗,一种博大的静默正在降临。这静默不是空虚,它是一种积蓄,是生命在退回自身,准备与漫长的严冬进行一场内在的对话。让我们随着大自然的节气,去感受那份万物慢下来的力量,学着像大地一样沉稳包容,怀抱着一个关于春天的、不动声色的梦想。FY7安康新闻网

空天万里霜FY7安康新闻网

方晓蕾FY7安康新闻网

说到霜降,古人笔下自成风景:“平明起见霜,草木皆披素。”这是陆游笔下的霜降,是江南晨起推窗时的素净,元稹的霜降是“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很有几分山水相抱的厚重,恰似秦巴山麓与汉水江河相拥,山的温润与水的清灵,酿出的一场季节盛宴。FY7安康新闻网

十月末的安康,霜降来得悄无声息。前一夜还是汉江畔飘着桂香的温软秋夜,晨起便被一股清冽的气息撞个满怀。抬头望,天是极淡的蓝,连一丝云絮都舍不得留,只把秦岭南麓诸山的轮廓衬得愈发清晰。远处的山峰不再是盛夏时的浓绿,而是深绿、金黄、赭红层层叠叠,山尖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那是夜风吹过后留下的霜痕。FY7安康新闻网

沿着汉江堤岸行走,往日里喧闹的江滩,此刻静得能听见霜粒从芦苇穗上滑落的声音。芦苇已经白了头,霜降前还是带着几分灰蒙蒙的浅白,经了一夜霜打,变得像棉絮般蓬松,每一根苇丝上都挂着细密的霜珠。靠近江水的鹅卵石滩,是霜降最偏心的地方,每一块石头都被霜裹了层薄衣,青灰色的石头染了白。江水比往日更清了,水色是极浅的绿,映着蓝天,又泛着点蓝,美极了。FY7安康新闻网

如若走进南山,去往香溪洞顶,别是一番景象。钻进城边的文武山,沿四面坡的徒步小路慢行,霜降的痕迹就更浓了,路旁的枫树,是最先被霜染透的。霜降前还是浅红,像少女脸颊的胭脂,经了霜,便成了浓烈的朱红,红得像火,叶片边缘卷着点霜白。风一吹,枫叶打着旋儿落下,落在铺满松针的地上,红的树叶、绿的松针、白的霜,三色交织,醒目美丽。FY7安康新闻网

路边的栎树则是另一种模样,叶子是深金色的,却愈发显得温润。松树林里最是有趣,油松的针叶又细又硬,霜落在上面,不会像枫叶那样融化,也不会像栎叶那样被遮住,而是结成细细的银线,顺着针叶往下垂,每一根松针都挂着一串霜珠,像串了串微型的珍珠。偶尔有松鼠从树枝上跳过,毛茸茸的尾巴扫过松枝,霜珠便簌簌落下,落在脖子里,凉得人缩脖子,松鼠却不管,抱着松果蹲在树枝上,黑亮的眼睛盯着人看,像是在抱怨惊扰了它的晨食。山雀也多,在枝头跳来跳去,啄食着带霜的野果,叽叽喳喳的叫声在林间回荡,打破了宁静,却也让这霜降的山林多了几分生机。FY7安康新闻网

远观群山,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红的更红,黄的更黄,绿的更绿,把秦巴山脉染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FY7安康新闻网

秦岭深处的霜色更浓。我曾有三次在深秋时节走进秦岭南麓的南羊山的经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羊山海拔高,霜降后的山色与山下迥异,此时此地,山色萧瑟,一片黯淡。其深秋的风景在山间人家处,山腰处有几户人家,都是青瓦白墙的老房子,屋檐下挂着一串串柿子。柿子熟在霜降前,却要等霜降过后才更甜。农户们会把柿子削皮,串在竹竿上,挂在屋檐下,经了霜打,柿子里的糖分慢慢析出,表皮会结一层白霜,那是“柿霜”,甜得很。FY7安康新闻网

此刻屋檐下的柿子串,还带着几分橙红,霜落在柿子上,像给柿子裹了层薄纱,阳光照过来,柿子的橙红透过霜,变得柔和,像灯笼一样挂在屋檐下。门口的石阶上,晒着刚收的红薯,红薯皮上沾着点泥土,霜落在上面,泥土便成了浅灰,红薯的红皮更显眼了。仔细观察,偶尔有人家门前院坝还晾晒有板栗。山里的野板栗要趁霜降前摘完,不然霜打了会落在地上;地里的萝卜、白菜要拔回来腌上,不然霜会冻坏菜心;就连汉江里的鱼,霜降后也更肥了,渔民们会多打些鱼,晒成鱼干,留着过冬。山腰处很小的平地上,竟然有稻田,即使是高山晚熟的稻,霜降后的稻田也已经收割完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稻茬,稻茬上沾着霜,像撒了层白盐,田埂边的稻草垛,也被霜染得发白,远远看去,像一个个白蘑菇。FY7安康新闻网

古人说:“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我总以为霜降是凋零的季节,可在安康,却看见霜降是“丰收”的季节,是“沉淀”的季节:枫叶沉淀出最浓的红,柿子沉淀出最甜的霜,江水沉淀出最清的绿,连山里的时光,都好像被霜沉淀得慢了下来。这里的霜降,没有北方的凛冽,也没有南方的含蓄,它像秦岭南麓的山,厚重而不失灵秀;像汉江的水,清冽而不失温润;更像安康的人,温和而不失坚韧。原来“空天万里霜”,从来不是指霜的辽阔,而是指霜落在山水间,落在人间烟火里,那份让人心里透亮的宁静与厚重。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时节秋已深FY7安康新闻网

危才军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在二十四节气排序第十八,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秋已尽,冬将至。FY7安康新闻网

晨起看天,绵绵秋雨已经打住,一扫多日阴霾,天是深蓝,云是灰白,远山如黛,近林如烟,幽暗深黑,有些深沉凝重的东西在天地间化不开了。FY7安康新闻网

树叶五彩缤纷了起来,黄的、红的、紫的、褐的,色调越来越深,走过春夏,到秋的尽头,翩翩起舞,留恋枝头,依依不舍。FY7安康新闻网

柿子在枝头高高悬挂,儿时就见它们红扑扑的脸。几十年过去,它们在记忆的深处如灶灰下的炭火,从未熄灭,一直暗暗燃烧,这些红红的柿子,星星点点,从儿时记忆的天空闪耀到中年的江湖。FY7安康新闻网

屋后一树金钱橘,今年长势猛,挂果繁。过了中秋节,树一天天弯腰驼背得厉害,头都点地了,正想着找几个叉子把枝丫撑起来,几天连阴雨耽误,早上起来,长势最好的一枝折断了。女儿把断枝拖回来,那些果子淡绿微黄,女儿因了这即将成熟却功亏一篑的橘子,痛惜不已。我宽慰女儿得之坦然,失之淡然。FY7安康新闻网

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年龄,经历了山非山,水非水,褪去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华,留下的就是“天凉好个秋”的沉稳。FY7安康新闻网

中午出了太阳,心情大好,到田间地头走走。白菜,萝卜,如蓬头稚子,笑脸盈盈,长势正欢;黄澄澄的南瓜,腆着大肚子,主人摘回家堆成一堆;披着白霜的冬瓜,胖胖墩墩,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大豆的叶子半绿半黄,正在向成熟转变,三三两两的农人在收拾苕蔓子,有肩挑背扛的,有用三轮车的。FY7安康新闻网

惹眼的红辣椒,在菜园里火烧火燎,采摘回来扎成串,和那些已经挂在屋檐下的包谷棒子排列在一起,一帧帧童年的画面跳出来:母亲在院坝忙碌晒秋,用竹篾编的晒席、大簸箕、塑料膜铺在地上,晾晒红辣椒、红苕、稻谷、绿豆、白芝麻,还有晾在绳子上的大人孩子的衣裳,院坝成了一个大大的调色盘。母亲为贫穷的生活调配着诗情画意,母亲的画作在我记忆中成为不朽的杰作。FY7安康新闻网

荷尽已无擎雨盖,它们举着一把把闭合的伞,站在水田里。挖藕的人,挖出的莲藕有手腕粗细,有的带着尖角,有的连着枝丫,码放在田坎上。也许明天,也许后天,一钵炖汤,一盆蒸菜,热气腾腾的美味就上桌了。FY7安康新闻网

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到了最绚丽的时候,白的、黄的、红的、紫的,层层叠叠,热烈奔放。房前屋后,即便是三两支,也是傲然挺立,气势夺人。FY7安康新闻网

牲畜在栏里细嚼慢咽,吃吃歇歇,晃晃耳朵,摇摇尾巴,跺跺脚,喷个响鼻。家禽在场院踱着方步,东一啄,西一嘴,哼着小曲,晃晃悠悠,走走停停。FY7安康新闻网

地里有耕种的农人,收了红苕,要秋播春小麦了,要种油菜了,再在余下的边角地块,种几行豌豆、胡豆。来年春末,豌豆开出白色的花,像一群蛱蝶攀附在藤蔓上,胡豆紫色的花香气醉人,金黄的麦穗在五月的阳光下锋芒毕露,油菜结荚灌浆。辛劳的农人在收获的同时,又在播种新的希望。FY7安康新闻网

不远处的山沟里,响起鞭炮、唢呐的声音,这声响把深秋的天空拉得更加寥廓,更加高远。不一会,一支送葬的队伍爬上山坡,忙碌一阵后,留下一堆花圈,一阵哭声,一切归于平静,只有那个新增的小土堆趴在山坡上。人生走到深秋,犹如熟透的柿子一样,终究是要拥抱大地,魂归泥土的。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是一个奇妙的节气:瓜果在收获,树叶在死亡,种子在孕育。生命一边终结,一边延续,繁衍生息,生生不绝。FY7安康新闻网

太阳偏西,气温骤降。放学的,收工的,下班的,往家走。不管是步行还是骑车,少了一份匆忙,多了一份闲适。水波粼粼,残阳横斜,呈现白居易《暮江吟》的情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在九月初,只有一线上弦月,挂在天边,夜沉不明。神思越千年,想起李白之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一轮秋月,从大唐照到今时,照过多少古人,见过多少今人,还将轻抚多少后人。FY7安康新闻网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岁月在四季轮回循环往复中,于深秋馈赠我们遍地瓜果,酬谢我们一年的汗水劳作。美味端上桌,美酒盛满杯,感恩天地,敬畏自然。FY7安康新闻网

年龄奔六,人生霜降。让来的来,让去的去,就这样恬淡地走过秋,走进冬。FY7安康新闻网

秋雨落花FY7安康新闻网

程鹏FY7安康新闻网

节令已过了寒露,秋收后的冬藏便是始于霜降。细想,霜降就像一扇神秘沉重的门,颗粒归仓后藏住的有心安理得的收获,也有身体力行的劳作。霜降在立冬之前锁住万物的萌生,等待冰雪消融后的一声鸣虫,一开一合之间便实现了季节的转换,也将万物的年轮画成一个封闭的圈。FY7安康新闻网

本该七八月间下的雨一直酝酿到了九月,淅淅沥沥地从月初一直僵持到了月末也不见消停的迹象。月河的水来不及退去又被山上的沟道灌满,毫不停歇地从西向东冲撞着季节的脉搏。FY7安康新闻网

月初,满城的桂花浓郁香气还没飘过城北的龙岗就被秋雨打湿了一大半,总想登高看看,几回都因阴晴不定未能成行,心里总是有种焦急。空气中夹杂的潮湿水汽完全没有秋高气爽的惬意,反倒让缠绵悱恻的徘徊变得更加捉摸不定,若非要说上一句那也只能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无奈。FY7安康新闻网

坐在窗前看云,厚实的一朵云塞满整窗户,看不透的迷离水汽碰撞到玻璃上顺着往下滑,一道一道的平行印迹像有意而为。看久了就容易发呆,就像在阅读空气一样,天上没有字,似乎也写满了不认识的字。FY7安康新闻网

你非要问那些水汽在玻璃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便会陷入一边寻求答案一边制造问题,一边追求真理一边推翻真理的漩涡之中。FY7安康新闻网

走在街道上,东一群西一群的云幻化着,虽是飘动着却没有晴天那活泼的模样,时而堆积时而散开,有的还没看清形状就散了,风从西边吹过来,云就往南北两边让,天上空出一道灰白的口子,雨就从那往下落。FY7安康新闻网

一开始雨点子落在地上软绵的,有些落在地砖的缝隙里,脚步踩上去,刚落进去的雨点子又被挤了出来,还是一滴一滴的,只不过没有刚落下来那般透明了,溅在衣裤上令人生出些厌恶。FY7安康新闻网

小城南北都是山。西边来的风松了劲,东边的风又把云往回推,雨就掉在两山之间,云厚雨点子也大,砸在地上能炸开,这样的雨下一阵,树上的花就少一层,再多下一阵,树上的花就少厚厚的一层。FY7安康新闻网

过一阵,又大又密的雨点子,挤不进地上的缝隙就只能向低处汇集,要不了多久就汇成一汪看不出深浅的凼。脚步就只得绕着走,稍不注意踩上去,便是不知深浅的哀婉叹息。FY7安康新闻网

调皮些的孩子踩进水凼跳起来,溅起水花的同时脸上也笑出了花,他们还没有复杂的心思,总会在阴郁中看到些美好。雨越下越大,平地上铺满厚厚的一层,连续的大雨点子掉在上面砸出些气泡来,打在花木上似乎也有些嘈杂。FY7安康新闻网

雨天淋湿了飞鸟的羽毛,落在桂花树上,扑腾扑腾抖落一地圆滚滚的水珠,散落的桂花夹在羽毛之中,此时的点缀显得有些狼狈,鸟儿扑腾不掉就索性蜷缩起来,它们知道这场雨终究要停。FY7安康新闻网

雨越大赶路的人越急,总想快点逃离潮湿的纠缠。殊不知心越是急雨就越大,脚越是快路就越是滑。赶路人的急迫是能理解的,他有他的牵挂,他也有他的归处。道路旁的花木虽岿然不动,但耷拉着的样子确实能看出有些无可奈何,因为它的站立之处就是它的牵挂,从未离开,所以它也不急着回到归处。FY7安康新闻网

这场终究要停的绵绵秋雨,绑住了很多奔赴的脚步。街上的行人很少,急匆匆驶过的车子溅起的水花,让落下的雨再次飘起又很快破碎,让雨中的行走变得索然无味,回家继续在窗边坐着,害怕别人误解我揣着非办不可的急事。FY7安康新闻网

月河里的水从山上流下来,顺着水来的方向,便是藏着一团云的山坳,我猜月河流着的水,便是那山坳里融化了的云。想想也对,躺着的云化了就融入了河流,飘着的云化了就变成了雨。FY7安康新闻网

小城南北都是山,小城又被河分成了南北,南北隔着河,冒着大雨,两边的人只能隔着河对望,孤独的新南大桥就是北城街的诱饵。我冒着雨过了桥,东城街的正中间竖着一块板子上却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原路从桥上退回来就像鱼吐掉了饵,这样的饵,它就只咬这一次。FY7安康新闻网

从楼上朝下看,大雨里撑着的伞确实像倒着划的船,天空和大地似乎实现了身份的转变。看风景还得站在高处,烟雨蒙蒙倒着划的船又何尝不是常见却又常不见的风景呢?FY7安康新闻网

小城的绿化是近一二十年种下的,多是些常年青绿的草木,没有明显的新生更没有明显的凋零,年复一年看起来没有多少变化。看到一株在街道上已多年都不见的梧桐,就想起了“秋雨不问梧桐意,城有万心各千寻”的话来。FY7安康新闻网

这小城里的街道要是种满了梧桐,此时会是何种景象?即便心跳隔着八千尺,看见那梧桐也难免会有怜悯和包容吧。FY7安康新闻网

巴山夜雨早已涨满了一方秋池。不知当年身处巴山楚水凄凉之地的李义山有无失约?那西窗的烛火又是否听过巴山夜雨的过往?闲着也是闲着,揣测雨落梧桐的患得患失,追慕古人晴空一鹤倒也是有一番趣味。窥透烟帘薄雾便可看见古往今来那些潮湿的心,看淡风云之后的一蓑烟雨中,潇洒超然倒也有几分快活。FY7安康新闻网

几卷旧书已然忘了何时读过,字里行间的注脚写满了愉悦的心得,如有故人回眸之感。翻折的痕迹都是过往,也不知哪一页也听过巴山的夜雨,都说回忆是在当下刻舟求剑,不错也不全对,毕竟回忆是曾经的美好,美好的保存方式别无他途,只有这无边无界的时间能装下一切。FY7安康新闻网

好在这雨是有着节奏变换的,一时大一时小,等雨落完云也就化开了,再向南山眺望,色彩定是秋韵盎然,满城的桂花依然,还能听见点滴落在草木上的声音,听与不听这穿林打叶之声,这夜里的雨必将又成一秋,是草木的一秋也是年华的一秋。FY7安康新闻网

今又霜降FY7安康新闻网

陈静华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悄然而至,秋意渐浓。今年的霜降来得比较晚,连日阴雨后天气放晴,晨起推窗,但见楼下的四季桂又开花了,淡黄的小米粒般的花朵点缀在枝头,它的泠泠青枝它的郁郁清香,显出几分孤冷与高傲。风里带着清凉,却也将窗外那几株迟开的桂子幽香,送得更远。晚桂与秋菊为伴,凌霜傲寒,吐金绽银,飘散缕缕馥郁,令人神清气爽。FY7安康新闻网

霜降节气,天气渐凉,万物虽渐趋收敛与沉淀,但那些深植于心的温暖记忆,恰如这寒凉中的一缕甜香,愈发显得珍贵而绵长。FY7安康新闻网

桂花,别名九里香、木樨,是木樨科木樨属的植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典籍中就有关于桂花的记载。《山海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有“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描写。桂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状元者会被赐予“桂冠”,象征荣耀和尊贵。桂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久远,如今,安康这座小城,大街小巷、庭院小区都遍植桂花。FY7安康新闻网

中秋前夕,香溪路边的两排桂花树盛放了。香溪路两边主要栽种的是丹桂、金桂和银桂,丹桂橙红繁盛,金桂金黄浓烈,银桂淡白清雅……一场秋雨过后,整条街都浸润在浓郁的甜香之中,行人衣襟上沾染的香气久久不散。三秋桂子,铺出了安康的诗情画意,这条路,也承载着我许多温暖的记忆。FY7安康新闻网

二十年前,我从一所乡村学校应聘至城区的一所重点初中任教。这所学校的老校区就在香溪路上。开学后,每日行走于这条香气氤氲的街道,看簇簇桂花静静绽放:金桂如缀满枝头的碎金,丹桂如橙色的火焰,明媚灿烂,在秋阳下泛着暖光;银桂则似坠落枝头的细雪,清雅素淡,于微风间轻轻摇曳。一行行整齐如哨兵的桂花树伫立路旁,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穿梭其间,孩子们的书包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甜香。FY7安康新闻网

那时我担任着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常常骑自行车,载着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一起去学校上晚自习。路上,女儿总喜欢伸手摘几朵桂花,尤其爱将那橙红的丹桂,小心翼翼地别在我的发间,然后端详片刻,用甜甜的童声说道:“妈妈真好看!”FY7安康新闻网

到了学校,我在教室上课,她就在窗户外蹦蹦跳跳地朝里张望。晚自习七点开始,九点结束。回家路上,夜色已浓,路灯昏黄。有时骑行到雷神殿口或者新城的北门口,才发现后座上的女儿早已睡着,甚至一不小心从车上滚落。我急忙心疼地抱起她,重新安置在车座上,谁让她是班主任的孩子呢,早早便学会了陪伴与等待。FY7安康新闻网

桂花一般可爱的女儿渐渐长大,先后参加了民族舞和拉丁舞班。放学后,她常踩着滑板车或者练习拉丁舞,还总缠着我和她爸爸说:“爸爸妈妈,你们也一起来跳舞呀!跟我学。”女儿的身姿那样的灵活娉婷,惹人怜爱。FY7安康新闻网

又是一年桂花香。那年,做交警的父亲不幸患病,后来因眼疾失明,母亲便每天搀扶着他散步、买菜、买水果……老爸老妈偶尔也会走到香溪路来看我和新学校。送他们离去时,我望着桂花树下相互依偎、步履蹒跚的父母,斑驳的桂影中,丹桂如火,金桂似霞,银桂如雪,心里暖意与酸楚交织。FY7安康新闻网

随后几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我们三姐弟的劝说下,他终于住进了金州路上的市中心医院。母亲终日陪伴,我们姐弟轮流照顾。好几个秋冬,我日日奔波于香溪路与金州路之间,穿梭于学校与医院,时常为二老送去早点。病榻上的父亲已被疾病折磨得消瘦不堪,却总温和地问询我们的工作,聊聊孩子的教育。他越来越依赖儿女,也越来越虚弱。同一间病房,他送走了两位被毒蜂蜇伤的病友,又告别了两位尿毒症患者。见惯生死,父亲早已淡然,只是常嘱咐我们:爱惜身体,别太劳累。FY7安康新闻网

那一年,香溪路上的金桂、丹桂与银桂依旧开放,只是在我眼中,金桂、丹桂黯淡了几分,银桂也多了几分凄清。那一年的霜降来得格外早,早晨的地面打了一层寒霜,老家的柿子红了,柿树叶经霜后渐渐变黄,枯萎,凋谢;那一年,霜降过后,我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FY7安康新闻网

又到一年秋桂香。女儿离开家乡,去了遥远的城市漂泊。我们的学校也迁至育才路新校区,院里院外新植了几十株桂花树。每逢秋天开学,师生们穿梭在浅紫色的紫薇与淡黄的桂花之间,丹桂、金桂仍如往昔般热烈,银桂和四季桂也依旧恬淡温柔,香气清浅,岁月静好。校园越来越美,规模越来越大,而忙碌的我们,却常常忘了停下脚步,细嗅花香,静听鸟语。FY7安康新闻网

金秋如约,桂花又香。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我们三姐弟陪在古稀之年的母亲身旁,一起怀念敬爱的父亲,一起想念在远方努力奋斗的孩子。FY7安康新闻网

岁岁霜降,今又霜降。窗外的迟桂花,在渐冷的空气里,将芬芳酝酿得愈发醇厚,就如同生命里的离别与成长,岁月中的奔波与守候,最终都沉淀为一份无法被寒凉驱散的温情。亲人的爱,一如这霜地里的桂花香,清冷中透着暖意,无声无息,却恒久地萦绕在生命必经的路途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FY7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