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黄慧慧 见习记者 庄雅茹)10月23日,我市举行老龄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旨在全面呈现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与老龄事业发展成效,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
我市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达40.58万人,占比16.55%,预计到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0万人,占比将突破21%,进入超老龄社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下功夫,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养老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市已建成标准化养老机构167家,提供养老床位2.39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800户,发展旅居养老机构10余家,推动97家医疗机构与139家养老机构签约开展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
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汉滨区、旬阳市、高新区每年不少于300万元,其他县(区)每年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保障;
银发经济发展活力迸发。通过培育引进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和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培育或引进连锁化市场主体4个,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旅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安康生态优势,打造省级旅居养老示范基地9个、旅居养老机构8家,医养结合示范项目8个,12条精品康养旅游线路将秦岭山水、汉水风情与富硒美食完美融合;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实施“三秦银龄行动”,组建由老专家、老领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100多名老人构成的“银龄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七彩银龄”志愿服务项目;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通过不断完善社区适老化设施、优化为老服务体系,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目前已有8个社区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此外,市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强化部门联动,推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135”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满足老年群体的认证需求;市卫健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管理、上门健康指导等服务,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保障;市医保局不断健全四级医保经办体系和服务网络,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延伸,实现服务窗口全覆盖,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让医保报销更便捷。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工作部署,重点推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强化社会协同三方面工作,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应对机制,全力推动我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