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支援抗美援朝始于1950年6月发起的和平签名运动。在中共安康地委的领导下,安康人民开展了和平签名运动,建立抗美援朝专职工作机构。结合反霸减租运动的开展,地委及时普及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使群众认识到地主、恶霸、国民党和美帝都是劳苦大众的敌人。随后,配合朝鲜战场传来的胜利消息,广泛宣传中朝人民的胜利,揭露美帝外强中干的原形,进一步消除了群众的恐美思想,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中共安康地委积极动员部署,在全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参加志愿军、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活动。据安康军分区统计,1951年通过体检、政审批准了5450名青年参军,5月到11月先后组建运输营(533人)、补训团(944人)、辎重团(1648人)、挽马连(214人)、监护团(303人)共3642人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据统计,到1951年6月,全区有783711人在和平书上签名,超过全区人口半数,共捐献慰问金1.9万元人民币,慰问物资计123407件,慰问信7664封。1952年初,美军使用细菌弹,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伟大号召。1952年4月18日,安康专署发出《大力开展爱国运动的指示》,要求在4月29日前成立各级机关卫生委员会并明确运动的组织领导为县、区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委员会,居民每10户或按街巷成立卫生小组。4月至10月,全区划分宣传动员、卫生运动、检查评比阶段的时间安排,结合土地改革的扫盲运动,通过查田工作队、读报组和利用农民夜校等阵地,大力宣传和倡导讲究卫生、消灭疾病、普及卫生知识。各学校每周增加2节爱国卫生常识课,暑假期间给师生布置爱国卫生宣传任务。一个经常性的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群众运动在安康广大城乡普遍开展并形成制度,成为安康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朝鲜战争中,安康地区共有378名烈士为国捐躯。为了解除前线战士的后顾之忧,中共安康地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一是为无劳、少劳的军属代耕,如平利县1951年至1953年共为志愿军、烈属代耕98户550亩;二是及时发放优抚款,同时减免医疗费用,平利县476户抗美援朝军烈属都享受优抚;三是发放粮食,1952年春节平利县向军烈属发放大米1万斤,白河县发放优待粮78224斤,紫阳、汉阴两县为2788户军属分别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1952年1月、9月,中共安康地委、安康专员公署、安康军分区司令部先后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妥善安置回乡转业人员。据统计,从1950年至1957年,安康地区共接收复员转业军官434名、复员士兵9124名,并对他们妥善安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
在支援抗美援朝运动中,安康人民发扬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踊跃参军支前,积极增产捐献,慰问帮助军属,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安康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