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孟少猛 周蔷
近日,石泉县云雾山镇云阳村2座新水塔及1个净水池正式动工建设,这标志着192名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即将得到有效保障。这一“民呼我应”的高效实践,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靶向服务”与“速办效能”。
群众有需求,民意直通代表。今年夏季,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导致云阳村部分村民小组出现饮用水源不足问题。将军河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日常走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关切,同时,作为联络站站长兼云阳村党支部书记的陈为保也陆续接到代表和群众的同类反映。陈为保迅速组织入户走访,精准摸清底数、掌握具体诉求,并依据“民生微实事”速办制要求,于8月底将情况正式上报云雾山镇人大。
代表有呼声,三级联动响应。接到报告后,云雾山镇人大立即启动速办流程,经与镇政府共同研判,认定该问题属“限时件”“镇办件”,但需县级财力与技术支援。镇人大随即向县人大汇报情况,县人大迅速响应,采取会商联办方式,将任务交办至县水利局,要求与云雾山镇联合协同解决,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部门有支持,困难现场解决。9月1日,县人大联合县水利局、云雾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组成工作组,直奔云阳村现场,实地勘查水源地、管网分布及现有设施状况,现场研商解决方案。经充分论证,县水利局当场决定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新建2座水塔、1个净水池及配套输水管网,并明确了“一周内完成审批,两周内开工建设”的硬性时限,为问题解决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镇村有行动,工程火速落地。方案既定,落实为要。9月3日,镇村两级迅速组建施工专班,同步协调推进土地平整、材料采购、群众动员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水塔1座、进水池1口,铺设管道2700米,工程整体进展顺利。“从群众反映问题到部门落实动工,仅仅用了7天时间,这样的效率和力度,在过去真是不敢想!”陈为保感慨。
此次村民饮水难题的快速破解,是云雾山镇人大践行“民呼我应”履职承诺的典型案例,更是该镇“民生微实事”速办机制效能的一次集中展现。它充分证明了通过代表直通民意、镇级快速研判、县级资源下沉、镇村狠抓落实的闭环工作法,能够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充满速度与温度,为破解类似“小急难”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