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丹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眼下,石泉县各地的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人工与机械协同作业,全力投入到水稻收割工作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12日,走进迎丰镇梧桐寺村的冷水稻田里,“轰隆、轰隆、轰隆……”的机器声响彻田坝。一台水稻收割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除杂等工作,顷刻间一片丰硕的水稻便尽收机囊,随后通过滚筒把谷子输送到准备好的袋子中。村民们忙着转运,金色的稻田中一派热闹忙碌景象。
“我们这里海拔高、水温低,通过科学种植管护,产出的稻米不仅米香味醇厚,还因土壤富硒,深受市场青睐,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16万斤左右。”迎丰镇梧桐寺村党支部书记崔永国一边说,一边用手掂了掂稻穗的重量。
机械化收割虽然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村民们依然保持着珍惜粮食的传统。在收割机作业的间隙,村民们会仔细查看田间,将机器无法收割到的边边角角的稻谷,人工收割干净,确保颗粒归仓。
除了梧桐寺村,中池镇筷子铺村的120亩水稻收割工作也在有序推进。9月14日,稻田里3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稻穗被快速卷入切割装置,脱粒、清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顺着输送管源源不断地倒入等候在旁的转运车中,不一会儿,车厢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为了让水稻应收尽收,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引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靠政府引导协调农机支援收割。这样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又帮农户节省了成本,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中池镇镇长刘慧介绍道。
丰收答卷的背后,是政策红利与农业科技的双重赋能。近年来,石泉县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普及机械化种植、强化农技服务等举措,持续提升水稻生产效益。今年,石泉县共种植水稻3.75万亩,总产量有望达到1.7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