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报社来的“第一书记”
2016-12-23  来源:本站原创
SWH安康新闻网

IMG_0323.jpgSWH安康新闻网

干事创业,不断壮大的“朋友圈”SWH安康新闻网

能记下这么多日记,终归源于他干了不少事。干事就少不了和人打交道,三年来,杨京保的朋友圈因脱贫攻坚而壮大。这里面,鄢邦安算一个。SWH安康新闻网

刚开始驻村的时候,学坊垭村有128户贫困户。“没有支柱产业,在家的大多都是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我们发现村里地很多,都荒着,就觉得一定要建园区,成立合作社,把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利用起来。”SWH安康新闻网

建园区,成立合作社,首先得找牵头人。鄢邦安,村支部书记,彼时正准备给镇里递辞职报告,硬是被劝回来了。“与其说是劝,不如说是被感动了,看到报社的‘外人’都对我们村这么关心,我也没有理由置之不理。”鄢邦安留了下来,到现在一直担任村支书,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力量。SWH安康新闻网

流转土地也是建园区的一大障碍。一部分村民对土地有情结,觉得这祖祖辈辈的土地绝对不能动。在鄢家院子开院坝会,给村民做工作,村民鄢大政说:“我宁愿在地里栽刺,都不把土地流转出去。”SWH安康新闻网

“我们先做,给村民们观望的时间。” 2014年底,30亩高标准“陕茶一号”示范园建好了,杂草丛生的土地变得葱葱郁郁。建园需要劳动力,男劳力一天100元,女劳力一天8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村民“有利可图”。这时候,宁愿栽刺也不同意流转土地的鄢大政,主动要求入这个“局”。SWH安康新闻网

从学校到媒体,杨京保自始至终是个“文人”,到学坊垭之前,他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去发展园区、组建合作社、拉投资、跑手续,结识这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在安康日报社党委的全力支持下,杨京保为合作社的建设,向市财政局争取到1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园区灌溉,申请到区水利局百万元的喷灌滴灌项目;为引进茶苗,跟汉滨区林业局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014年,杨京保被评为市直和中省驻安单位帮扶贫困村先进个人;2015年,他又被评为现代茶叶示范园区优秀帮扶干部。SWH安康新闻网

种植“陕茶一号”的要求高,工作队多次邀请汉滨区林业局专家到村指导。局长杨佑金说:“你们不按照规矩来,苗子不给你。”SWH安康新闻网

“茶苗对挖坑的深度、开带宽度和深度都有严格要求,所以我没事就拿根棍子在那儿量。”杨京保笑着说。SWH安康新闻网

如今,学坊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支部+园区+贫困户”的脱贫模式。“陕茶一号”已经栽种近500亩,同时,安康日报社 “以奖代补”鼓励村民发展家禽家畜养殖,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2016年发放奖金近万元。SWH安康新闻网

这三年,除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杨京保和他身后的安康日报社累计为帮扶村协调争取资金近400万元,用于卫生室改造、饮水项目、公路建设、园区建设、便民桥建设……安康日报社也形成了全员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截至2016年10月底,报社44名党员到村开展帮扶工作300余人次。SWH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