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报社来的“第一书记”
2016-12-23  来源:本站原创

 IMG_20160310_183827_HDR.jpgSWH安康新闻网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谭西 张婧)2014年4月,杨京保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好不容易从乡镇中学考进安康日报社不到三个月,连同事都还没认全,就要打包行李,去学坊垭村驻村扶贫。SWH安康新闻网

学坊垭在汉滨区流水镇,离城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包茂高速从村子横穿而过,却没有出口;临着瀛湖,近一千群众吃水却很困难;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村里的群众都各顾各的,连开会都聚不齐人,更不要提什么脱贫致富,发展产业了。”杨京保就这样一头闯进了这个以“鄢”姓为主的村子。SWH安康新闻网

那时的杨京保也没有想过,从驻村工作队员到“第一书记”,从学坊垭村到学坊垭社区,从“杨记者”变身为“杨书记”,自己的驻村生活会持续到今天,跨越三个年头。而安康日报社也连续两年在市上扶贫、支教、帮扶园区年度考核中分别获得优秀等次。SWH安康新闻网

从零开始,三年时光刻在纸上SWH安康新闻网

驻村三年,杨京保在村上的时间超过了600天,报社的同事大部分时候“逮”不到他。同事们都知道他在忙村里的事儿,看到那一篇篇驻村日记,也就像见了面。SWH安康新闻网

“刚刚开始驻村的时候,白天忙帮扶的事情,晚上就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惑记下来。村里年轻人少,也没有电视,就这样打发时间。”在村里沾上的泥土与新人记者的敏感相碰撞,促使他把驻村的生活记录下来,“我想我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共性的,所以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大家一起寻求解决之道。幸运的是,报社也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这些东西被更多人看到。”SWH安康新闻网

他的驻村日记篇幅不长,语言质朴,写着写着,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驻村日记被转载到朋友圈、公众号、网站,还获得了2015年陕西省新闻奖三等奖。最令杨京保意外的是,今年2月份的《中国扶贫》也刊登了他的一篇驻村日记。SWH安康新闻网

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搞电商,驻村工作队冒雪慰问贫困户,村“两委”实行村务公开,村民为红白喜事送礼发愁,年轻人鄢忠立想留在村里发展却受到父母的反对,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的写作素材。“脱贫攻坚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个村民的事。”杨京保说。SWH安康新闻网

日记一写就是三年,从最初关注精准扶贫,到后来成为“第一书记”,视线拓展到为民服务、为民办事、基层党建等多元化内容;从学坊垭开始,写到流水镇、汉滨区、其他县区,甚至外出考察时的见闻和思考,杨京保都会记下来。SWH安康新闻网

这三年的时光也留下了空白。2014年开始驻村的时候,杨京保的女儿萱萱才一岁多,贫困户建档立卡期间,时间紧任务重,他一个月才回了一次家。“回家之后,女儿都不认识我,周日刚‘混熟’,我又要走了。”如今,萱萱已经长成了伶俐的小丫头。12月1日,周四,杨京保接到妻子的电话:“白天给孩子说这周五爸爸不能回家,她坐在自行车后座,靠在我的背上哭了。”SWH安康新闻网

这三年,对杨京保的家庭来说,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几乎是缺失的。SWH安康新闻网

1/7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