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卜一兵 孙妙鸿
让居者有其屋,这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地处秦巴山地的平利县,利用6年时间,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方法、新路子,逐步打破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用地难、资金难、建设难”瓶颈,让千余户家庭圆了住房梦。也因此,平利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
宽阔敞亮的陈家坝保障房小区
科学规划:在方便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起“高尚社区”
在平利陈家坝保障性住房施工现场,一栋栋错落有致的高楼拔地而起,工人们正挥汗粉刷着室内墙壁,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这是给咱‘穷人’盖房子,再辛苦心里也高兴!”
与陈家坝建设工地一路之隔另一已建成的廉租房小区内,只见南北通透,草坪茵茵,出出进进的住户早已融入这个“新家”,蜜蜂般忙碌着,紧张而有序。
这里虽然是“穷人”的房子,却位于平利县城繁华闹市,出了小区不远就是平利大桥,再走两分钟,就到了平利女娲广场,购物、买菜、孩子上学十分便利。
平利土地资源紧缺,这么好的地段,理应是商品房开发商们的必争地标,何以用来建设保障性住房呢?
原来,平利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较多,住房问题让许多家庭梦牵魂绕,也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案头的一件大事。国家实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后,平利县抢抓机遇,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可是,保障性住房建在哪里呢?平利县住建局副局长、房产管理局局长兼城投公司总经理曾福全告诉记者:“在选址问题上,县上打破常规思维,在保障房建设上向商品房看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越它,不但选在城市好地段,而且在采光、绿化比例、方便服务上争取高起点,让城市弱势人群住得起房子、住得上好房子。因为住房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开始,如果房子位置选的不好,群众生活就不方便,如果设计不到位,就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两者无论那一样做不好,群众的幸福就无从谈起。对此,我们遵从‘占地不多环境好,户型不大功能全’的原则,首先考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这一因素。群众生活方便了,后顾之忧也就少了,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
选好址、规划好户型更关键!为此,平利保障房建设不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而且在房屋布局上,将国家规定的50平方米一室一厅规格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设计成二室一厅,保证群众在居住上有更宽裕的空间;在楼与楼之间间距设计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超3米设计;在绿化上,绿化面积达到33%,超过国家规定的26%,比许多商住小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