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心里,老百姓再小的事情都是大事
6月26日上午9:30,媒体集中采访的第二天。
陈绪贤坐在办公桌前,准备接受陕西传媒网记者陈明顺的电视采访。摄像机开机之前,她看着窗户外面,冷不丁地说:“我坐在这儿,其实心在外面,还有好几个人等我调解矛盾呢。”
调解纠纷这样的小事,陈绪贤平均每天都要亲自接待3、4起,用她的话说:“我一进入社区大院,浑身都是劲,若是一天不上班,就心里空落落的,2010年女儿让我去上海看世博会,我硬是没去,我觉得去哪儿玩,都没给老百姓解决问题充实!”
陈明顺也是石泉人,在采访陈绪贤结束后,他说:“我是第一次接触陈书记,感觉这社区的一草一木,她都特别清楚,她的心时刻都在百姓身上。来之前,我以为要做的就是一个形象宣传,没想到来了之后,发现陈书记身上真的有东西可写。”
西部网记者石永波说:“她已经66岁了,本来应该在家享福的年纪,但是她却每天做着这样辛苦而琐碎的工作,可见在她的眼里,群众再小的事情都是大事。”
从最早的北街居委会,到2005年正式成立的“北街社区”,陈绪贤的足迹,在北街社区已经走过了30年,任书记一职11年。
11年里,老百姓们称呼她小巷总理、社区管家……而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操心的老太太。
新浪网记者杨菊萍深受感动地说“收养孤儿、帮下岗女工创业、办老年活动中心、照看留守儿童,这每一件事情做起来都不容易啊,可是30年的时间里,陈绪贤却一直在做。她身上的这种恒劲和执着很难得,这充分说明她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而且这种热爱和用心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是她骨子的东西。而且她用热情把整个社区都带动了起来了。”
在她眼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和坚持
采访中,陈绪贤谈到自己做事的原则:“人的一生很短暂,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坚持去做,而且尽可能地做好。”
北街社区共有8个居民小组,6785户, 20261人,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担任着社区的“总管”,管理着这样一个拥有石泉县城40%人口的大家庭,总是需要点魄力的。
留给陕西网黎华宽影响最深的是北街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这是陈绪贤一手办起来的。而在此之前,她在北京一家老年活动中心考察时,对方负责人说,“你们不要学我们,你们回去把楼梯道扫干净就行了,因为你们没有银子。”
这种带有打击性的语言,大大刺激了陈绪贤,她回来后,不仅没有放弃,而且一鼓作气,“硬闯”省委大院、争取资金、放弃30万的出租金,使得老年人在如今的日间照料中心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饿了有饭吃,累了有屋子歇!
陈绪贤的这种认真和坚持,在经济日报的记者贺亚微的眼中,有一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意识,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战斗精神。
新华社记者看到北街社区的日间养老中心后,惊讶之余是浓浓的感动,他说:“我走遍了祖国这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老年活动中心,有条件比这好的,却没几个人活动;有老人活动的,却又没这么舒心惬意的。”无需刻意组织,更不需摆拍,他激动地站在椅子上用广角镜记录下了这真实的一幕。临走,新华社记者感慨地说:“若我年纪大了,能找个像这样的地方安享晚年就是天大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