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梅子镇签约到顺利投产,只用了3个月时间。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对后续发展充满信心。”9月1日,看着厂房里忙碌的生产场景,宁陕县常来常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常芳华难掩喜悦。
38岁的常芳华从事食品加工行业多年,此前她一直在为酸菜加工厂的选址发愁。“酸菜加工对原产地蔬菜新鲜度、气候条件都有很高要求,我们考察过不少地方。”常芳华说,在2023年宁陕县举办的一次招商推介会上,当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真诚的招商态度让她眼前一亮。
“工厂交通便利,相关部门还提供从签约到生产的‘一站式’服务,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常芳华说。实地考察后不久,宁陕县常来常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梅子镇安坪村成立。
酸爽可口的酸菜,新鲜的原料是“灵魂”。“只要是能做酸菜的新鲜蔬菜,我们都会收购。”常芳华说,工厂投产以来,每月能收购当地新鲜蔬菜10吨左右,生产酸白菜、酸包菜等成品1500多箱。
项目的落地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企业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也为当地培育了一批技能型人才。“现在,我在厂里上班,每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常总信任我,让我当厂长,我一定尽职尽责。”安坪村村民廖永慧说,每年生产旺季,像她一样在厂里务工的村民有30多人。
处处留心皆商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常芳华品尝到村民自制的干四季豆,感觉口感不错。细聊后她得知,不少村民会通过自然晾晒的方式处理新鲜蔬菜,这样既能保留食材本味,又能蒸发多余水分便于储存。
由于看中了宁陕“土特产”的市场前景,今年3月,常芳华又在梅子镇生凤村成立宁陕县芳华锦盛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干制蔬菜、菌菇、野生蜂蜜等产品,预计年产量300余吨,年收入120余万元,可带动生凤村及周边30余名劳动力就业。此外,常芳华还积极在宁夏银川筹建3家“宁陕山珍”展销馆,助力宁陕农特产品“闯”出更大市场。
“宁陕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常芳华说,“我们要持续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更多外地朋友品尝到宁陕特色农产品和美食,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9月5日,安康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协助群众办理业务。 陕西日报记者 齐珂雨 摄
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家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安康市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字招牌,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14万余户,各类经营主体累计达29.26万户。
作为岚皋县唯一的四星级酒店项目,位于城关镇肖家坝社区的美豪酒店今年7月开业以来客流不断,成为县域文旅产业的新标杆。
“决定在岚皋投资前,我们对市场环境、政策支持、配套设施等关键要素也存在担忧。”美豪酒店负责人刘志华坦言,项目立项后,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简化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并同步推进肖家坝社区大型停车场项目,破解酒店周边停车难题,一步步打消了他的顾虑。
借助岚皋县“村BA”热度,岚皋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还为美豪酒店量身定制宣传方案,助力酒店快速打开市场。据统计,开业以来,该酒店日均入住率达90%,周末及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这些政策支持和服务,切切实实为我们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也让我们对酒店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我们会努力为来岚皋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岚皋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刘志华说。
一项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举措和贴心服务,为各类经营主体搭建起茁壮成长的优质平台。
今年以来,安康市深化部门协同,强化法治保障,持续推进涉企执法规范化建设,让更多企业敢闯敢干敢投。安康市司法局设立27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选聘75名社会监督员,建立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机制,重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跨部门联合抽查比例达23%,企业接受检查频次降低8.24%;安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陕西日报记者 董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