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瓦房店寻春
2025-03-28  来源:本站原创

□ 陈静华mHT安康新闻网

晨雾尚未散尽,任河已驮着粼粼波光奔向汉江,紫阳瓦房店渡口的石阶沁着露水,西北五省会馆的黛瓦在桃汛氤氲中浮沉。这座清代五省商帮共建的江湖驿站,正门“九江通衢”匾额上的金漆虽已斑驳,门环铜锈里仍锁着两百余年的茶香。mHT安康新闻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细雨蒙蒙的早晨,我们从紫阳县城出发,沿任河溯流而上大约10公里,来到瓦房店。《紫阳县志》(1989年)记载,此地因各省商人聚居,多建泥瓦房,有别于任河多用板石的建房习惯,故而得名瓦房店。又据《紫阳县志》记载,清道光、咸丰年间,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川江路梗,货物转运多由此取道入川,行旅辐辏,市面最为繁盛。”那时,瓦房店因位于任河与渚河交汇处,有着独特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是川陕水运的交通要道,成为整个陕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有西北“小汉口”之称。同行的紫阳朋友介绍说,清代中晚期,紫阳境内共有商号76家,涉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福建10个省,为方便商贸往来而修建的会馆分布于县城和其他乡镇,其中瓦房店就有17家。这里曾经修建了武昌馆、黄州馆、江西馆、湖南馆、川主会馆和山陕馆(北五省会馆)6座会馆,泰山庙、财神庙、鲁班庙、观音庙和土地庙5座庙宇,还有17家商号。1987年,因属于安康火石岩电站淹没区,原瓦房店居民和部分设施开始逐步迁往紫阳向阳镇,库区蓄水时黄州馆、武昌馆和湖南馆旧址被淹没。mHT安康新闻网

进入茶马古道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几株紫叶李,素白的花树散发着浓郁的甜酒香。穿过一座廊桥,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出现在游客面前的是一座财神庙,庙前有石雕元宝和碾盘。再往上走,赫然出现一栋斑驳陆离的青砖房屋,匾额上写着“川主会馆”四个鎏金大字。mHT安康新闻网

据说川主会馆是乾隆年间四川商人在此经商所修建的,会馆正殿是简式徽派建筑。殿内有四根木柱,两边各有一个小二层木板阁楼。正殿有一正门和侧门,中堂正中供奉着“川主”李冰的塑像,这位两千年前的治水英雄如今早已成为百姓心中的神佛。左侧墙壁上挂着瓦房店旧貌图片和一张“贡茶信票”,这张信票几百年前被茶商触摸过,曾经是官方独一无二的“贡茶防伪商标”,如今成了镇馆之宝。mHT安康新闻网

馆内文物展柜中还陈列着当年茶商往来的一些票据、书信等,右侧门旁放置着一张客商聚会议事品茶的方桌,一组泡茶、品茶的人物雕塑栩栩如生。mHT安康新闻网

再往上走,便是北五省会馆。据考证,北五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完工于同治年间。供奉的是关公,讲究“信义为本”。由于是在庙梁上关帝庙的基础上改扩建,因此当地人习惯称为“老爷庙”,因最初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建立,一度也称为“山陕会馆”。初期仅建戏楼一座。道光年间对戏楼进行修葺,并增建观戏楼一座,同治年间,各省商贾共同出资扩建山陕会馆,相继建起钟楼、鼓楼、过殿、正殿等建筑物,其中以直隶、陕西、山东、山西、河南等五省商号捐资最多,故有“北五省会馆”之称。整个建筑群依山营造,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戏楼)、观戏楼、钟鼓楼、过殿和大殿,形成三进封闭院落。mHT安康新闻网

院中那两株有着几百年树龄的金桂,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与之相对的是一座戏楼,戏楼是北五省会馆最早期的建筑。戏楼高高耸立在陡峭的坡地上,高大壮观,如大鹏展翅。戏楼是砖木结构,砖雕线条精细入微,斗拱飞檐,惟妙惟肖。额枋上有云龙、花鸟、松竹、蔓草缠枝和人物故事镂雕,角柱与大额枋之间有龙凤、人物故事镂雕装饰,雕工精细,匠心独具。mHT安康新闻网

楼下为观戏园子,院内两棵合臂粗的桂花树,华盖般把戏楼前场坝遮盖得严严实实。院子靠后坎正中是一溜石梯,梯顶建于三米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三架梁,硬山顶。mHT安康新闻网

戏楼对面便是一座观戏楼,这里也是会馆的大门。踏着青石台阶上去,便是雕梁画栋的观戏楼,观戏楼中部设有一门,两个镇馆石狮分立两旁,造型逼真。须弥座锦铺上雄狮玩球、雌狮戏子,口含宝珠,憨态可掬。观戏楼前设有石栏,两侧石栏与正中一道石质乌头门相连,方形门柱顶端雕刻有圆雕石狮一对。方形栏柱顶上分别圆雕着精细的石象、石獬豸、石狮子、石麒麟四吉兽,姿态万千,呼之欲出。柱正面刻有浅浮雕蝙蝠和瑞草图案;八块青石雕栏板上分别刻着高浮雕团龙、暗八仙等图案,十分精美。mHT安康新闻网

观戏楼的藻井里藏着一座微型春天,细雨过后,一对燕子掠过献寿匾额,它们正衔来春泥在周围的树上筑巢。倚栏望去,飞檐上的木雕萌出新绿,墙头的草树从榫卯缝隙探出头来。mHT安康新闻网

观戏楼后是一个狭长的院子,正对面是过殿,过殿之前原有钟鼓二楼,东西对称,鼓楼在粮站改造中拆除。楼为方形二层,四角攒尖顶。过殿阔三间,进深一间,三架梁,卷棚顶。mHT安康新闻网

会馆后殿的彩绘壁画保存完好,是陕西境内发现最大的一处清代建筑壁画。东西山墙和后檐墙上的巨幅壁画画着桃园三结义、甘露寺、千里走单骑等三国人物故事,还有天官赐福图、二龙戏珠、花鸟百兽、山水竹木图及神话故事。壁画上人物众多,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奇山异水,草木竹石,描金画彩,鲜活灵动,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商人忠孝、诚善、正义的从商理念。mHT安康新闻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会馆院内的一株红梅正在盛放,梅树枝干虬曲苍劲,胭脂色的梅花挺立枝头,疏密有致,和灰色古建筑相映成趣。站在梅树旁,远眺对面,一面巨大屏风似的茶山矗立眼前,外形如一头巨大的雄狮。mHT安康新闻网

会馆后面矗立着一座跨江斜拉砼钢索吊桥,站在赭红色的吊桥上俯瞰任河,河水如蓝宝石般晶莹美丽。极目远眺,金灿灿的油菜花、米色的房屋隐约可见。任河已抖开满匹春绸,会馆墙头探出的梅枝,在风中默默倾诉着两百年来商帮们参不透的偈语。瓦房店渡口老船工摇橹的动作,与壁画上收茶包的姿势渐渐重叠,原来这满江春水,皆是沏了两百年的陈茶新汤。mHT安康新闻网

时过境迁,如今五省商帮的旗帜早已褪色,但门楼上的砖雕依然流光溢彩。今天的瓦房店虽没有昔日商贸流通时的景象,但是古树、古宅、古镇的交相辉映,身处其中,能让人在静谧处触摸历史的繁华。mHT安康新闻网

离开紫阳时,汉江渔火已连成星河。这座把茶香刻进骨子里的山城,将百年商路的密码藏在每一片茶叶的脉络中,北五省会馆的雕梁画栋渐渐隐入暮色,而紫阳茶马古道的故事,仍在汉江号子里代代传唱。 mHT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