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功筹
阅读紫阳文人李胜璋先生的《紫阳味道》一书后,不仅让人浮想联翩,它是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还是炊烟的味道、岁月的味道?
愚以为“紫阳饮食”除美食菜品外,茶、酒饮品不得不提及。俗话说的开门七件事,饮茶第一件,君不见除家人一天一至两碗外,来客首当其冲以茶相待,正如作者书中所言,紫阳茶的独特魅力与美妙,主要是得力于气候湿润温和,土壤肥沃且富含硒元素,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紫阳茶的历史悠久,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神农氏饮茶习俗的萌芽,到唐代贡茶的辉煌,再到现代茶文化的繁荣,紫阳茶见证了中华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紫阳茶以其独特的栗香味著称,香气浓郁而持久,带有淡淡的花香和果香,让人心旷神怡。“清明已煮紫阳茶”“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紫阳人品茶,它不仅仅是一杯茶,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除茶外,离不开的饮品是白酒。直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逐步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白酒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大桥、粮白、玉米烧白酒。紫阳粮食白酒以当地优质玉米为主要原料,经过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精心酿造而成。这种酿造方法保留了粮食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使得酒味更加醇厚、口感更加丰富。它入口绵柔、回味悠长,带有淡淡的甘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辛辣,令人回味无穷。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紫阳粮食白酒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它成为人们聚会、庆典或日常饮用的首选佳酿,承载着人们的欢乐与记忆。再后来由于内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紫阳酒厂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民间作坊酿造的柿子酒、拐枣酒、板栗酒;玉米、苦荞等粮食酒遍布城乡。尽管如此,紫阳民间自家酿酒一直不愁销路,加之科研证明紫阳农作物富硒,本地酒纯度高,价廉物美,喝着放心。
总之,紫阳粮食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紫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与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在品尝紫阳自产白酒的同时,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时光,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回味。
茶与酒,一静一动,一淡一浓,一杯茶,品人生沉浮;一杯酒,尝世间冷暖。茶,教会我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像是一位智者,引领我们走向心灵的深处,品味生活的真谛。而酒,则让我们在平淡中感受到生命的热烈与活力,它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内心的枷锁,释放最真实的自我。
在安康人周末读书会阅读分享《紫阳味道》这本书,我仿佛踏上了一场心灵的归乡之旅,它不仅带我深入领略了家乡独特的地域风味,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妈妈的味道”与“家的味道”那难以言喻的温情与眷恋。
书中对紫阳美食的细腻描绘,对紫阳茶的系统描述,让我仿佛穿越儿时,妈妈厨房里那熟悉而温馨的味道。那些简单却饱含深情的食材,经过妈妈的巧手烹饪,变成了记忆中最美味的佳肴。紫阳茶、紫阳蒸盆子、洋芋粑粑、浆粑馍、山野菜……每一道饮食都承载着妈妈的爱与关怀,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我与家乡的情感纽带。而“家乡的味道”,则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与情感的交融。紫阳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以及那些世代相传的习俗与节日,共同构成了紫阳独有的文化气息。这种味道,是走在紫阳的大街小巷,与乡亲们亲切交谈时能感受到的;是品尝紫阳特色饮食,回味无穷时感受到的;更是每当夜深人静,心中涌起对家乡无限思念时,那份深深的情感共鸣。
读过《紫阳味道》,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更加怀念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紫阳味道》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来自妈妈的爱与家乡的记忆,都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如同紫阳的山水一般,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归属感,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