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忆安康书坛大家刘旸光
2024-01-19  来源:本站原创

赵承钜B5v安康新闻网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刘旸光先生的印象,恐怕没有比“书如其人”更为贴切的了。B5v安康新闻网

纵观刘旸光先生的作品,其正楷笔致遒劲、骨肉停匀深谙晋唐书理;所做隶书,结体开张、笔意潇洒、饶有“石门”的遗意;其草书气机畅达、空灵疏朗、暗合明人意趣,而篆书则变化多端、垂脚舒展、顾盼自然,大有周秦风韵。在腾挪跌宕的线条构筑的黑白空间,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他的作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中侧锋并用信手挥洒,一气呵成,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如入无人之境,观赏先生作书简直是超然于物外的享受。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刘旸光先生挥墨书写B5v安康新闻网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有多种机缘的,作为从小就酷爱书画艺术,而且又是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我,有幸与旸光先生是近邻,刘旸光和我父亲是儿时同窗,又是大哥的蒙师,这在当时我全然不知晓。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安康县文化馆举办国庆书画展,在建司工作的书法作者牛谦才竭力向我推荐先生的书作参展。B5v安康新闻网

于是我就和樊道成先生一同登门拜访了先生。一进门就惊呆了,看见满屋悬挂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宏大境界,深深地揪住了我的心弦,正、草、隶、篆无一不精。说老实话,自工作以来确实见证不少知名书画家,举办过不少次书画展览,欣赏过不少古今墨宝,而驻足旸光先生的作品之下,似乎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觉,真没想到安康这块艺术沃土竟然有如此世外“高人”!B5v安康新闻网

这大概就是“缘”吧,大凡一般书法家也不过精于一两种书法体裁,就连我从小师从的安康书法大家白黎修也仅习两种书体而已,然而旸光先生四体皆通,且炉火纯青自有独到之处,字字珠玑,别具一格,不落时俗,真是大开眼界。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夏雨春雪秋夜月 唐诗晋字汉文章B5v安康新闻网

斯时先生女儿为我们沏茶,一看竟是小学同窗刘家泉。细谈之下,才晓得先生的离奇遭遇,真是大难不死,劫后余生。先生父亲系前清秀才,受其影响,家学渊博,从小临帖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师范毕业后就已是蜚声安康的青年书法家,曾受到书法大师于右任的教诲,几十年宦海沉浮历尽沧桑,凭着对书法执著的追求,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才度过了接二连三的磨难。后来,先生终于盼得和煦春风,这只秦巴凤凰终在涅槃后获得新生。B5v安康新闻网

再看先生的家中,别无长物,一张老式床架揭起被褥就算是书案,旁边靠着一个不知用了几代人的三屉桌也早已残缺不全,床边一个石炭地炉子和锅碗是全部家当了。小小的斗室是厨房、卧室、书房兼会客室,真是“多功能”了,如此的简陋居室作书论道能出精品,除非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旸光先生正是净化自我,所谓“胸中成见尽消除,一气如云自卷舒”。B5v安康新闻网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当时想展示先生的作品,颇费周折,后来就采取了“技术”处理,用别名——刘同。先生的作品无论布置在展厅的任何部位都显得耀眼夺目,呼之欲出,颇受称道。自此以后先生的作品从汉滨区上到市里,从市里到省上直至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或展出均获各种不同奖项,受到书画界同仁的广泛赞誉。刘旸光先生的书法作品不胫而走遍祖国各地,刘旸光的名声为之远播。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蝶恋斯馨B5v安康新闻网

旸光先生不仅书品高洁,人品更是堪称典范,与先生多年的交往深有感悟。先生身心曾遭受巨大打击摧残,然而从未有丝毫怨天尤人或满腹牢骚之气,更没有绝意人生,狂放不羁。而是安贫乐道,生活十分清苦,每日却笔耕不辍。慕名求字者,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先生总是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从未收取分文。我就曾向先生推荐过赵宏勋、李青、来宝屏等不少优秀弟子,先生都苦心栽培,不但教授书法技艺,还教诲如何做人,为安康书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书法精英才俊。当时为了帮助先生渡过生活难关,我们一众弟子们极力向一些部门、机关、店铺推荐先生书写牌匾,获取一些微薄酬劳补贴生活。先生从不计较所赠物有所值多少,即使不给钱也照写不误。B5v安康新闻网

记得1984年的冬季特别寒冷,不知哪位弟子送先生一床旧电热毯,漏电失了火,将被褥烧得精光,得知后去看望先生并送去文化馆补助的区区40元钱,先生称无功不受禄,坚辞不受。后来只好变通一下,请先生写了四个大字,谓之稿费,先生方才勉强收下。B5v安康新闻网

年关将近,为了接济先生,时任安康县文化馆万安禄馆长与我一道,给先生送去几刀红纸和墨汁,让先生在门口摆摊书写对联挣点钱,先生笑了一下说道:“请把东西带回去,感谢组织的关心照顾!我的字卖不出去,我宁可去砸炭也不去卖对联。”我们好生纳闷,后来才晓得先生为了生计曾经友人介绍给镌碑匠人,以两元钱一通的价格书写碑文,刻好后主人不懂书法,嫌笔画粗细不匀,硬是不要。好端端一块可以传世的楷书碑文就这样给磨去了,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人喜好的是方方正正,笔画粗细一致的匠人字。先生书品高洁难入时人之眼,不对庸人胃口,难怪先生不去卖对联了。这时我想起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一幅画跋语这样写道:“费尽千辛万苦,练就一粒丹砂。”便是存照。事后先生颇有感慨地为我书写了一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洋洋三百余字清一色正楷工笔,真是不同凡响。后来无论文化馆或书画协会组织举办的多次春联义写、送文化下乡活动,还是深入工矿企业,先生从不推辞,欣然前往。其作品广泛流传,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赏识和喜爱,争相收藏。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心声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先生生性幽默,为人豁达开朗,对我这个子侄之辈的忘年交并不以师长自尊,无论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总是耐心开导,用他自己的经历教我怎样处世,又如何去善待别人。还专门为我书写了孙中山、董必武、朱熹等名人先贤名句作为座右铭,令人获益匪浅。先生以古稀高龄赠我之书作均以世兄称谓,令我茫然。先生解释一则为世交,二则减去他年龄的大头,零头仍比我小,所以世兄见称。这种谦虚,达观的处世之道非有超凡脱俗的大道风雅不可。B5v安康新闻网

1988年,中国画坛号称“蝶王”的王冰如女士,以80岁高龄回到她曾工作生活10年之久的第二故乡安康举办画展,并且以诗书画会友,特邀旸光先生和金州著名诗人刘寅初老人同游香溪,冰如老师兴之所至,巧绘墨蝶,说道“人言寅初老弟有曹子健七步成诗之才,今日以十步为限,将此画为题,赋诗一首,旸光老弟书于其上如何?”寅初老只走了三步便道有了,于是顺口吟诵,旸光先生挥毫急就“花中仙子蝶中王,蝶舞籣丛花更香,化蝶庄周终是梦,喜看蝶王飞安康。”一笔流畅的行草跃然于画上,相辅相成,真是诗情画意天作之合。一幅难遇难得难觅的“三绝图”诞生了。冰如老师感慨万千,说到“二位弟台才高八斗,只可惜待在安康这个贫瘠的地方被埋没了也!”这个场面是一种巧合,正是旸光先生“万事随缘”的结晶,尔后经书坛大家陈少默先生为之题跋做款,更是锦上添花,成了四绝图。冰如、少默、旸光、寅初先生已然作古,这段翰墨丹青之情,将永存世间传为艺术佳话。B5v安康新闻网

旸光先生渊博的家学,深厚的学养为其书法技艺开掘出流淌不尽的源泉,正是他那非凡的经历与盘踞胸中的郁勃之气,铸就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纵观先生书法字里行间的布局、结构、章法,即可以领略其高深的艺术修养。一般书法家给自己作品题款尚胆怯,更何况给山水画人物、花鸟画题款署名,书写跋语,要求书者不但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赋词作诗,再根据画面的风格,画中所留空白虚实照应,用笔用墨的变化去应对,好的款跋使作品升华。而先生无论行、草、隶、篆,纵横涂抹,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令人折服,先生曾为不少后学作品撰写款名,跋语至今记忆犹新。B5v安康新闻网

1995年夏初,我负责编撰的《安康书画精品选》。历时三载,书中收集了自清末以来至今安康书画名家作品181幅,正式脱稿。特地从西安请来81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省书协副主席陈少默返回故里,为该画册题写书名并做艺术指导,同时与旸光先生一道,做最后审订工作。此时先生好像意识到,这或许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相见面了。两位师长神交已久,书信往来,诗书传情有着真挚的友谊,少默对旸光先生的作品推崇备至,对其人品更是称颂不已,每次来安康总要拜访旸光,而旸光先生每次都要亲自为少默先生送行。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B5v安康新闻网

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B5v安康新闻网

这次为了保密,怕有人打扰陈少默先生工作,就秘密安置住宿在安康水电厂。临行前夕,在汉滨区招待所宴请有关人士并接来旸光先生与之话别,并再三声明不送行。谁知旸光先生回家惴惴不安,一宿没睡好觉,后来干脆就坐以待旦。凌晨不到六点钟,拄着拐杖来到汉滨区招待所,一问方知少默下榻在安康地区招待所。急忙赶往驻地,为不惊动先生休息,径直坐在房门口打瞌睡。七点多钟少默先生打开房门吓了一跳,原来是老友送行来了。这时我恰好赶到,少默先生让我安排车送旸光先生回家。先生执意坚持要送到火车站。谁知此趟车停经三站台,幸亏我事先安排护送少默先生的一位好友,是本次列车车长,背起腿脚不便的旸光先生到了三站台。两位老人互道珍重,情绪激动,眼上都挂着婆娑泪花。列车开动前,少默招手我上车,说:“我带的钱已给恒口老家乡亲们捐赠,仅剩二百元,等车开走请你把它交给旸光,让他买些营养品补补身子。”列车徐徐开走,先生手握二百元钞票,久久望着远去的列车。此时我想起了古人的那首诗句,双轨并行长千尺,不及旸光送我情。B5v安康新闻网

1996年9月9日,旸光先生病故于安康果园小区家中,享年83岁。我们失去一位良师益友,安康书坛痛失了一位风范大家。先生走了,他带走着两袖清风,带着他一生的坎坷磨难与悲欢离合,却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翰林墨宝和高风亮节,烛照后世,精神永存。B5v安康新闻网

编后语:赵承钜先生是安康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和集邮家。他擅长中国山水、花鸟画创作,潜心于篆刻、肖形印和砖刻造型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发表于国家级及省、市级报刊,为邮政部门设计了100余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纪念封、戳,设计的“安康地方通信建设附加费”邮品发行全国。罹患疾病期间,他多次为本刊提供书画作品,本文是他生前最后为本刊撰写的缅怀书坛大家刘旸光文稿,今特刊之,以怀念两位安康文艺界忘年之交的情谊。B5v安康新闻网

(图片均为赵承钜先生提供)B5v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