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世间珍馐 盐最有味——读李春平长篇小说《盐味》
2018-11-30  来源:本站原创

安康书评Xiu安康新闻网

杜韦慰Xiu安康新闻网

古盐道是一段辛酸的历史,更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它也曾伤痕累累,甚至徘徊在生死边缘。它以“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人文积淀、奇妙的设计风格、独特的构造风貌、完整的保存现状、特殊的价值表现”而著称,镇坪古盐道全长153公里,南起巫溪县大宁盐厂,沿大宁河向北,翻越大巴山主脊鸡心岭后,进入镇坪的钟宝镇,随后分成三条线路运往各地,一条线路向东进入湖北竹山、竹溪、房县;一条向西经岚皋县出境达紫阳,入汉中镇巴县;还有一条向北是最远、最重要的,纵贯镇坪全境,直达安康,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镇坪古盐道遍布全县,历史遗迹处处可见。Xiu安康新闻网

时光如流水滚滚东逝,岁月如烟云轻轻散去,中华文明为世人留下了历史沉积深厚的古盐道。因为有了这条古盐道,人们才能吃上有味道的饭菜;因为有了这条古盐道,人们才不再因为吃不上盐而患上各种疾病;因为有了这条古盐道,大山深处的人们才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人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万物,人最有情;世间珍馐,盐最有味!Xiu安康新闻网

李春平先生长篇小说《盐味》就是抒写的在这条古道上发生的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作家渊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将历史和文化契合,那些流逝的岁月,那些曾经的美好,那些让人感动的、难忘的故事。用优美的笔触在文化形象和意境中抒情,挖掘文学暗示隐喻的功能,将故事写得扣人心弦,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鲜活,引发人们深深的思索追问。他的作品渗透着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良知,肩负着文化道义和文化担当,当今所匮乏的正是作家所倡导的那种坚忍不拔、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热爱生命的盐道精神。说教是苍白乏力的,他选择了以古老而辉煌的古盐道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千香百味的生命传奇。Xiu安康新闻网

《盐味》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的陕西最南端镇坪县,这里是大巴山腹地,与四川巫溪、湖北竹溪毗邻。主人公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林万春是一个有众多兄弟姐妹的盐夫,而张迎风是养在家里的单传独子。为了帮助好朋友张迎风,林万春带着他去巫溪大宁河盐厂背盐,因为张家已经没有油也没有一颗盐吃了,满心好奇的张迎风在背盐途中贪恋三品碗讲的《水浒传》,听着听着就掉了队,和背盐大队伍分开后就神秘失踪了。张母找林万春要人,林万春便长途跋涉,费尽千辛万苦从悬崖下找到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背回去之后却被认定是另外一个村的盐夫钱宝顺。张家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林万春只好把自己赔给张母当儿子,张家上有101岁的老奶奶要侍奉,下有怀孕的迎风媳妇要照顾,可林万春觉得是自己喊张迎风去背盐才遭逢意外,所以他在张家无怨无悔地劳作着。可谁承想,三年后的一天,张迎风竟然跟着抢匪下了山,躲到县政府的柜子里。原来他被川匪掠到山上三年都没有机会逃走,这次趁土匪偷袭县政府就跟着跑来悄悄把自己藏起来,才侥幸逃脱。Xiu安康新闻网

张迎风的归来,让林万春这个赔过来的儿子觉得处处尴尬,于是他重返盐道,继续背盐。他在背盐的途中结识了很多朋友,而豪爽义气的幺店子鄂老板最为欣赏他最信任他的,认为他是一个忠诚可靠的人,重疾难治的鄂老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家人和店子都托付给了他,把女儿也许配给他。林万春是一个大字不识多少,平时在人多场合讲话都困难的盐夫,然而因为答应了好朋友鄂老板临终前的托付,他不仅安排妥了鄂老板的后事,担负起店老板的职责,还重信守诺照顾着这个家。正是他有这一份道义才有了他把自己赔给张家当儿子,有了协助政府打土匪、义务开办女子学堂,还冒死将迷路的八路军秘密带到四川。Xiu安康新闻网

张迎风原本是个胆小的孩子,可他在被土匪掠到山上之后,没有同流合污变成土匪,因为掌握了匪情,而成为剿匪队长。后来通过读书看报,了解了国家形式,知道了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才有了他甘冒风险联络林万春共同想办法,把在大巴山区迷路的李团长一队共产党送去四川的深明大义决策。Xiu安康新闻网

一次次的恐惧与绝望,让林万春无数次陷入无助的深渊。但是他没有气馁,林万春在这条用血肉筑成的路上,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逐渐成熟,坚强勇敢有担当,最终完成了自己和朋友的心愿。读了这部书让人感慨不已,林万春是一个有担当的汉子,他对承诺的坚守,对朋友的热爱和忠诚,面对困难时的大无畏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张迎风是一个聪明机智识时务,懂得变通,在大局面前,能够清楚的分辨孰是孰非的人。Xiu安康新闻网

千年古道,唐宋以来,川陕鄂古盐道盛极一时。古盐道在镇坪县境内是当年背盐人必经之路。这一夏商时期开通的贸易大通道,是陕、鄂、渝数千万人口的生命线,镇坪古盐道亦是历代商道、情道、兵道、匪道的聚集地。是今天的学者们所共识的“南方的丝绸之路”。它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芒,即便到了今天,也仍熠熠生辉。历史的长河滚滚流淌,千百年来,这条盐道曾多少次被“盐背子”们的脚板叩响,那一路的盐歌更是荡气回肠,背盐人那百折不挠,勇敢顽强,身负盐巴在盐道上前行的情景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那种挑战自然,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体现着人类生命的张力,成为我们今天民族精神的钙质!青山巍巍,盐道漫漫;绿水潺潺,盐味绵绵。先民们用他们的铁肩和草鞋踏出了这一生命之道,而他们在这一座座莽莽大山中,用双手开山劈石打通这条盐运之路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曾几何时,我们感慨那些抗战英雄们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也敬畏那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付出毕生的仁人志士。这些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盐背子们所流淌的一路血汗,一直向前的拼搏精神,面对苦难,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同样是令后世景仰的。这就是盐道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刺激着灵魂,也沸腾着我们的热血。盐之古道,千年沧桑;盐之滋味,回味悠长。Xiu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