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紫阳民歌:巴山最美的风情
2018-09-05  来源:秦巴文旅

res03_attpic_brief.jpghWn安康新闻网

■ 通讯员 唐 波hWn安康新闻网

“郎在对门(哪)唱山歌(呦),姐在房中(呃)织绫罗(呃)……”当一首经典的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紫阳的背街小巷、山乡村落里响起时,你需要做的只是泡一壶上好的紫阳富硒茶,静静地倾听着,感受这来自最淳朴山间的天籁之音。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根据文献记载,早在7000年前紫阳就有人类活动,而这里人类文明的流传有民歌的功劳。据说,《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25首歌谣就流传于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江上游。hWn安康新闻网

望风采柳式的创作使大量的劳动场面、生活场景、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被记载其中,不仅成为反映当年的一面镜子、翻阅历史的珍贵档案,也成为艺术家门汲取营养的沃土。今年5月,紫阳县(紫阳民歌)项目荣获2018-2020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为打响紫阳民歌品牌具有重要意义。hWn安康新闻网

 hWn安康新闻网

集体智慧的结晶hWn安康新闻网

 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人生性乐观、旷达、幽默、风趣,爱说笑、喜歌唱,在劳动交往等社会活动以及单身独处时常以歌声伴随。可以说,歌唱是紫阳人的生命元素之一。紫阳有句俗话叫“一天不唱喉咙痒,两天不唱心发慌。”hWn安康新闻网

2011年,时年64岁的何耀信被陕西省文化部门认定为紫阳县第一个民歌文化传承人。hWn安康新闻网

7年后的2018年,已71岁的高龄与他依旧亮堂的歌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磁性、高亢的嗓音是这位七旬老人留给听众最深刻的印象。从传统的登山小调、船工号子,到歌颂农村生活变化的新民歌,他已经数不清自己收集和创作了多少首民歌作品。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什么场合都可以唱,而且唱腔还各不一样。”何耀信说,每一首紫阳民歌的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hWn安康新闻网

在紫阳民歌的传承发展史上,像何耀信一样,为民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张宣强、余海章、戴承元、樊光安、夏清华、权春国、李国平等等。他们有的投身于搜集、整理的工作中,有的埋首于谱曲、填词的工作中,有的则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甘做幕后。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紫阳民歌唱响大江南北,才有今天的成就。hWn安康新闻网

多年来,在何耀信等老一批紫阳民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紫阳民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相继创作推出了民歌合辑《巴山汉水情》《紫阳茶歌》和紫阳民歌剧《茶山情》《王二嫁嫂》等一批精品力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紫阳曲子和新民歌等七大类,整理存留曲目总数已达到5000余首。2006年,紫阳民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进入中华文化遗产宝库。紫阳县先后被命为“陕西省民歌之乡”“陕西省民歌创新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hWn安康新闻网

 hWn安康新闻网

在传承中唱响hWn安康新闻网

 hWn安康新闻网

2018 年5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带领全省20余位知名音乐家来紫阳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并就地召开了紫阳民歌研讨交流座谈会,与会人员紧紧围绕紫阳民歌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讨论,积极建言献策。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县要充分利用自身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做好紫阳民歌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积极培育扶持文艺社团和创作表演人才,谋划组建陕南民歌博物馆。”尚飞林在紫阳民歌研讨交流会上说,在今后的创作中,省音乐家协会将积极汲取紫阳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继承和弘扬紫阳民歌特色元素,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音乐作品。hWn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为更好的传承紫阳民歌,该县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邀请音乐专家到紫阳实地采风调研、座谈研讨,紫阳民歌先后走进西安、浙江杭州、吉林长春等地,多次荣登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流行无限》《开门大吉》等栏目。2018年5月14日,“山之茶”紫阳民歌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上演,这是紫阳民歌首次走进西安音乐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是文化紫阳走出去战略实施重要的一步。hWn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紫阳民歌发展,成立紫阳文化演艺公司,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紫阳民歌演艺、创作和交流。在安康电视台专门设立了“不老的紫阳民歌”专栏,请音乐艺术方面专家为紫阳民歌把脉,为紫阳民歌的发展定位,为紫阳民歌的在更大范围的传承发挥它的作用。”hWn安康新闻网

制定出台《繁荣紫阳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为紫阳文化创作、艺术传承制订了专门的奖励扶持办法。以紫阳实名、实地、实景拍摄的《郎在对门唱山歌》的电影在上海电影节中荣获了五项大奖。hWn安康新闻网

大力扶持紫阳民间文艺社坛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引导基层的文艺社团来创作新的紫阳民歌,传唱新的紫阳民歌。目前已有《紫阳民歌选编》《紫阳民歌研究》等20多部专著出版。hWn安康新闻网

 hWn安康新闻网

在普及中发展hWn安康新闻网

 hWn安康新闻网

作为另一位紫阳民歌传承人夏清华,他更看重面向大众普及紫阳民歌。每周夏清华都会准时到紫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给参加修脚足疗、特色烹饪、家政月嫂、电子商务、建筑劳务、职业茶农培训的学员们上课。hWn安康新闻网

每次上课,夏清华并不简单地教唱,而是将紫阳民歌中独特的曲调、唱腔和民俗文化拎出来讲。“我比较关注民歌内涵与承载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学员们结业后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后,不会遗忘故乡的文化与灵魂。”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尽管小有名气,但普及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此,紫阳县委、县政府把紫阳民歌作为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坚持了群众性民歌演唱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了民歌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编制紫阳民歌学习教材,让广大紫阳青少年从小就接受到优秀的紫阳民歌熏陶和教育,营造出浓厚的民歌文化氛围。hWn安康新闻网

鼓励民间演唱团体传唱紫阳民歌,让民歌文化气息多方辐射,出版发行紫阳民歌书籍、光碟,让更多的人了解、传唱紫阳民歌。可以说,紫阳民歌已进入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大众,影响和培育的不仅仅是会唱多少民歌,同时还有对民歌的感情认识观念。hWn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紫阳人的生命记忆,已成为县域文化之魂,不仅是田间地头、庭院内外各自吟唱的小曲小调,它已成为一张独具紫阳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感受和欣赏,是紫阳鲜活的生态文化基因。hWn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