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忠
李厚之,退休前在安康藏一角博物馆工作,安康博物馆副研究员,资深文史学者、安康古代文献研究整理专家。
2019年,我采访1952年支援榆林的67名安康青年,经朋友张永强和冉本藩介绍,有幸和先生交集,也与先生成了忘年交。
起初,我有眼不识泰山,向先生请教后方知他是饱学之士。我的到访,先生十分高兴。我将随身携带的二本拙著奉送,先生握手笑纳。当时他精神矍铄,目光清澈,最令我佩服的是先生70高龄开始上网,75岁后他使用文档,他不顾年老体弱多病,天天趴在书桌上打印、抄写、查阅,在手提电脑上编辑文字,手指娴熟,文从字顺。
厚之先生没有大学者派头,他长期致力于安康地方文化的研究,发表有120多篇论文和十几部著作,他虽说名气大,但和人交谈时,态度十分谦和。我询问了他和一些人的联系和看法,他都如实相告,不厌其详。
先生说:中华典籍,浩若繁星,若将地方史籍点滴汇作一帧,其意义非凡;民间口传,五花八门,若当作非遗收入传承,亦为史志工作者之要务。作为榆林市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历史故事传承人的我,自然知道先生的深意。
厚之先生身材瘦削,步姿略欠平衡,不过精神状态不错,思维敏捷,语速不紧不慢,声音铿锵有力。与先生分手,他将一本含有清代陕北某知县的几首诗作复印给我,在藏一角博物馆北边的小楼旁,与我话别。
2020年,我给先生和安康学院郑继猛教授寄了几本榆林文史,先生告诉我他和郑教授正在合作出版一部杂集。先生的主要著述《一砚斋集诗稿》《安康历代名人录》《兴安谭丛》都是世间稀物。
2024年元月我去汉中,在安康火车站转签时,方知先生已去世。先生的音容声态,至今在我耳边回响。虽然与他接触不多,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永远勉励我知难前行。先生住的是20世纪80年代不足80平的单元房,室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书房的书架也是20世纪80年代的样式。先生没有什么行业学会类的桂冠,去世后,诗人党永庵曾写作赞曰:“厚爱人间悲冷月;仁德岁月仰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