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温馨
月亮,那悬于夜空的玉盘,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它不似太阳般炙热,却以柔和的光辉,抚慰着大地与生灵。夜幕降临,当太阳的余晖悄然隐去,月亮便悄然升起。它是夜的明灯,指引着旅人的方向,也寄托着思乡之人的无尽哀思。月亮,如同一位高洁的仙子,清冷而孤傲。它没有太阳的张扬与炙热,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温暖着人间。那皎洁的月光洒落,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宁静的乡村小径,在月光的映照下,都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
月亮也是时间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太多的变迁,依旧高悬于夜空,不曾离去。遥想古时,李白醉酒时对月抒怀,苏轼亦曾举杯邀明月,共饮人间清欢,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衰败,都在月亮的沉默中化为永恒。它如同一位智者,以静默的方式,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而今,当我仰望那轮明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情愫,那是对远方的思念,也是对时光的感慨。
月亮,那银色的舞者,轻盈地悬于夜空,洒下清辉,点亮了黑暗中的每一个角落。它那冷冽而纯净的光,让我忆起了那句诗:“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世人沉醉于宇宙的奥秘之中,试图通过文字探寻其中的秘密,记录下关于星月的传说、关于雪花的飘落,还有那些深藏在心底的思绪和情感。
我也曾笔耕不辍,记录下关于宇宙奥秘、星辰璀璨、雪花纷飞的字句,试图从中寻得属于我的那份欢愉。林清玄曾这样描述中秋的月亮:“中秋几乎成为唯一看天空的日子,我们准备了茶食、饼、柚子,就在表示我们是多么慎重地想看着月亮,让月亮看看我们。”读到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与月亮之间的那份默契和共鸣,希望从中找到那份属于我的快乐,那份能让我心灵得到滋养的源泉。我们在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月亮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迁,我们也见证了月亮的盈亏与轮回。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仰望星空,感受那无尽的宁静与浩渺,无论是月亮还是星星,都让人为之着迷。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顺风顺水。有时,我会感到疲惫和迷茫,但每当我抬头仰望星空,那银盘般的月亮总能给我带来一丝慰藉。它默默守护着我,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你是否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那就是,“在十五的夜晚指着月亮,不久你的耳垂就会被割”?那时候,我对大人们用来哄骗小孩的这种迷信说法嗤之以鼻。在那个充满神秘氛围的夜晚,月亮高悬于夜空,洒下一片银色的光芒,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轻纱之中。我坐在姥姥的怀中,抬头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在神秘月光的照耀下,我伸出手指,指向了那轮明月。月光仿佛被我的手指吸引,凝聚成一道明亮的光束,直直地照在我的手指上,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股奇异的力量,仿佛与月亮之间建立了一种神秘的联系。没过多久,我左耳垂下方竟然出现了一道口子,隐隐有血渗出。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姥姥,质问道:“是不是你趁我睡觉的时候割的?”她神秘地笑了笑:“这是月亮在跟你玩一个游戏,它在你耳边讲了一个秘密的故事。”
或许从那时起,我对月亮充满了敬畏,也对那天上的神秘世界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我开始相信,在遥远的天际中,有一个神秘的月亮之神在注视着我们,带给我们无尽的奇迹与幻想。每次夜晚抬头望向天空,我都能感受到那股神秘的力量在与我交流,引领我去探寻那未知而又美好的一切,这或许就是生活的趣味所在,让“迷信”也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在异乡的某个夜晚,我偶然抬头望向天空,只见那轮明月依然明亮如昔。瞬间,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那是对姥姥无尽的思念,月光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与姥姥紧紧相连。我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怀抱,听着姥姥讲述关于月亮的神秘故事。
后来,《来自星星的你》在我小学升初中时意外热播,星星重新点亮了我的世界。我一度沉迷于各类宇宙起源、星际奥秘的纪录片。尽管对纪录片的内容理解有限,但仍沉醉其中。在某些忧虑无法消解的日子里,我会幻想:让我把圆润的月亮藏匿于凄冷的夜空;让我把所有的不快装进口袋,一并丢进遗忘的深渊;让我留住最写意的梦,让所念之人能陪伴在我身边。若能念一个咒语便能实现心愿,这人生该是多么快意!然而,这些只是瞬间的遐想,有时候情绪如同失控的火车,在脑中疾驰而过。
抬头望月,我放下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月亮成了我的灵魂导师,它教会我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前行,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力量。有的人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但我觉得,有时候也像个“退堂鼓”。人终需活在悲喜掺杂,或奋进,或退缩的当下,既能敲响,也能退步。我也会开始学着像个大人,安静沉稳着,并时不时缅怀单纯且傻气的年少时光。
每当我望向夜空,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月亮,它是夜的诗,是星的梦,在它的照耀下,我看到了生命的起伏,也看到了世界的浩渺。在月亮的照耀下,我终将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少女总爱在夜里驰骋,以梦为马,驰于天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