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薯生印记
2023-07-28  来源:本站原创

市直 袁朝庆JXj安康新闻网

现代社会是被网络带节奏的社会,人们很少有意愿去潜心阅读一本书,特别是中年女性,因为孩子大了空闲时间比较多,主要靠打麻将、网购、做美容、刷手机视频打发日子。妻子喜欢刷健康讲座,偶尔一天看到所谓的专家在讲红薯可以抗衰老养颜,似乎还有防癌的作用,于是就在手机上搜哪里的红薯好吃,预薯、蜜薯、烟薯、甘薯,轮番从网上购买。网购模式一般都是女的在手机上点,男的到快递柜去取,于是我就成了红薯快递哥。JXj安康新闻网

有一次,我不在家里,妻子就让儿子到快递柜取,当儿子听说8元一斤,说啥都不去。儿子说,我爸小时候到县城去卖红薯,背三十多斤来回走了近50公里,才卖了一块多钱,你这红薯我吃不起。妻子不但自己吃,还动员我也吃。我基本不吃,因为每当吃到嘴里,就会勾起我无限的回忆,甜蜜、辛酸、忧伤一齐涌上心头,久久不能释怀。JXj安康新闻网

陕南的山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傍晚时分,山坡砍柴的、烧火兜粪的、挖麦垄的、伐木的、趁农闲给屋顶补瓦的,都收工回屋了,刨了一天食的跑山鸡自觉回到自家的鸡圈,牧童也早早将牛吆喝回牛舍,屋后树上的喜鹊、屋檐下的麻雀也都归巢了,山沟两边东一院西一院的土屋闪烁着时明时暗的火光,整个山沟一片寂静,偶尔几声犬吠,是人类与自然界的警戒线。JXj安康新闻网

生活在贫穷的大山里,交通信息的闭塞使得人们与外界隔离,长久的隔离使人和动物的欲望降到最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后代,简单的轮回使山里的生活平淡而安详,人们被绑定在方圆几公里的土地上,与外界保持着警戒的距离,吃饱穿暖成了人们最大的奢求。JXj安康新闻网

此时外面刮起大风,风从土墙和门窗的缝隙中挤进来,携带着雪花的寒气,母亲在火塘中加了充足的柴火,又在柴火上架了一个大树疙瘩,就在离火塘一米多的地方,放了一个大木盆,将提前洗好的小红薯仔倒进去,用菜刀剁碎,她要和麦麸、玉米糠煮在一起给架子猪催肥,我们一大家人就围在火塘边烤火取暖。估摸到九点多,二姐就点燃煤油灯催我和弟弟去睡觉,我和两个弟弟都不动。JXj安康新闻网

冬季是农闲季节,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上午九点多吃,午饭下午两点多吃,到晚上八九点,我和两个弟弟都很饿,总奢望能吃点东西再睡。那时冬天粮食要省着吃,否则农历二三月就得饿饭,我和弟弟虽然小,但都很懂事,晚上也从不喊饿,只是没瞌睡时躺在床上感觉更饿。JXj安康新闻网

这时,母亲就停下手中的活,摸到灶房取出三个洗好的红薯,埋在火塘的草木灰里。在火塘里烤红薯是个技术活,太靠近火碳容易烤焦,剥皮时薯芯变小,能吃到嘴里的减少,离火碳远了温度不够烤不熟。不仅如此,还得隔一会儿翻一边,将靠近火塘沿的换到靠近火炭的那一边,这样三番五次,既能烤熟皮又薄,能最大限度将红薯吃到嘴里。有时她忙忘了,红薯就有一边烤煳了,她就责怪我二姐不管事,其实二姐那时也才十四五岁。吃着软糯香甜的红薯,看到母亲慈爱的眼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那么美好。JXj安康新闻网

池河盆地的北缘是秦岭余脉的尽头,我的家乡大沟就是众多余脉中两条较长的山脉形成的山沟,山梁蜿蜒平缓,两山坡度较小,沟底是一片片稻田,半山腰以上全是大片的沙壤坡地,砂质土壤特别适合种红薯和花生。在那种地貌,能种植水稻玉米的地不太多,加之那个时代要缴大量的公购粮,完成任务后所剩细粮不多,红薯就成了山里人赖以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无论生产队还是各家自留地都种有充足的红薯。JXj安康新闻网

快到清明节时,父亲在院坝边挖了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将熟土用手捏细垫在底部,红薯的“产床”就算准备好了。第二天带着我和五弟,爬到半山坡的红薯窖,用绳子把我放下去,再把箩筐也放下去,捡完红薯再把箩筐和我拉上来,挑回家的红薯要精心挑选,个头大薯形匀称没有霉点子的才能作薯种。父亲将挑选好的种薯依次排满“产床”,盖上农家干粪,再用细竹竿和塑料薄膜在上方搭一个温棚,几天后,温棚里就长出密密麻麻的新芽。JXj安康新闻网

农历四月,山麻雀、杜鹃、布谷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人们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忙,要在梅雨到来之前把油菜、豌豆、胡豆、小麦收割归仓,要赶早把土豆挖了腾出地来种秋季作物。夏种是分层次的,水稻就像秋粮里的一把手,排在第一位,泡冬田和收割油菜后的水田,第一时间耕翻、灌水、耙平、插秧,玉米排在第二层次,较好的平地、挖土豆腾出的地,迅速种上玉米,较肥沃的麦茬地也移栽上玉米苗,早苞谷地里一般还要套种黄豆、绿豆、小豆,红薯永远排在最后,种在山坡贫瘠的麦茬地里。JXj安康新闻网

山坡上的麦子收割后,父亲牵一头牛,扛一架木犁,借着鞭子威势吆喝着牛,将麦茬地耕翻耙平,就算把任务完成了。清晨,母亲扛一把锄头,手提一个竹篮子,先到红薯秧苗棚,挑又高又壮的拔满篮子就上山了,此时,她挥舞着锄头,在麦茬地里挖出一行行窝子,我和三姐用背篓把干粪从院坝边背到山坡上,每一窝撒一把干粪,二姐左手执红薯秧,右手抓一把潮湿的细土往秧苗根部一按就栽一窝。栽红薯一般要趁着雨后土地有墒在阴天栽,如遇雨天冒雨栽更好,有时拖到最后大太阳也得栽,这时就得折一些斛树枝插在旁边,斛树叶子大而厚,能给刚栽的红薯秧遮阴,避免秧苗被晒死。JXj安康新闻网

盛夏时节,借着雨水和暴晒的阳光,红薯藤向四面八方疯长,一场雨后,藤子到处往土里扎根,这些须根会影响主根部红薯的生长,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翻一次红薯藤,捋整齐的红薯藤顺着山坡向下延伸,在雨天雨水顺着藤子渗进地里能更好地保墒,与此同时,扯断须根避免和红薯争养分,最后割藤子时一兜一兜割得利索。在翻藤子时,顺便把狗尾巴草、灰灰菜、马齿苋、鸡冠花、野蒿等杂草拔掉,翻过藤的红薯地就像刚梳过头整整齐齐。JXj安康新闻网

秋收其实是从夏末开始的,当五颜六色的蜻蜓到处飞舞,四周的知了竞相歌唱时,套种在苞谷地里的绿豆、小豆豆荚开始变黑,几乎每天早上都得钻进玉米地去捡绿豆和小豆,否则,等到中午发黑的豆荚就啪啪炸开了。收完小豆绿豆,早苞谷棒子的外衣也由绿变黄,这时得赶快掰回家晒干,以免下雨天在地里发霉。紧接着,依次得打谷子、掰迟苞谷、挖花生、割黄豆、收芝麻,因为稻子收迟了会发芽,苞谷会发霉,花生会断须挖不起来,黄豆会变质,芝麻会炸开落地,只有红薯可以等,当所有的粮食收完后才轮到挖红薯。JXj安康新闻网

挖红薯的季节是最欢腾的时候。此时已经是深秋,稻谷、玉米早已入仓,农村生活又进入了慢节奏。收红薯要分两步,先是把红薯藤割了,让红薯在土里面再长一段时间,割回家的红薯藤剁碎装进几只大木桶里喂猪,其余的在院坝边支一根长长的横木,把剩余的红薯藤悉数搭在上面晒干,再打成粉也是猪的口粮。JXj安康新闻网

约莫过一个周,剃过头的红薯地又发出了短短的绿芽,后熟的红薯已经把土壤隆起,有的红薯已经从裂缝中露出肚皮。父亲挥动着两齿角锄楔入红薯后的土壤,轻轻一撬三四个红薯就滚出来了,我二哥三哥负责往回挑,两个箩筐装得满满的,黄杨木扁担压得咯吱咯吱响,堂屋、睡房、火炉屋都堆满了红薯,院子里的小孩在红薯堆上尽情玩耍。夏天靠吃猪草的架子猪伙食也得到了改善,每天不但有半锅煮熟的麦麸、米糠、玉米糠,还有一锅煮好的红薯丁,加之红薯藤本来也比葛藤叶和构树叶细腻,整个夏天苦着的一张猪脸明显舒展了,吃食的声音由窸窸窣窣变成了吧嗒吧嗒的响声,院子里的土狗也能吃到充足的红薯煮苞谷糊。JXj安康新闻网

堆在家里的红薯并不能过冬,堆在屋里主要是让水分散发一些,同时让淀粉进行一定程度的糖化,这样贮存时间就会长一些。红薯要放在专门的红薯窖里过冬。红薯窖挖在山坡上,形状像一个平底葫芦,上面口小仅供一人上下,到下面空间比较大,窖口有一米多高,中间对称凿了四个孔,用于安装十字架横木锁住窖口。寒露过后,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薯挑到窖里贮存,圆形的红薯窖底部高高堆一圈,中间留出与窖口大小的空间,便于以后捡红薯时落脚,也避免雨雪落在红薯上引起霉变。装满红薯的窖口用两根十字木锁住就无法下人了,再在窖口上方用茅草搭一个人字棚,起到防雨雪和通风的作用。JXj安康新闻网

那个时代,饥饿和想办法吃饱肚子是生活的主旋律。夏季麦收之后,缴过公购粮每家所剩的小麦都不多,磨面粉时尽量多磨几次,面粉开始发黑才作罢,就算如此还是不够吃,好在夏季菜比较多,于是,洋芋汤、南瓜汤、豆角、豇豆成了面条、蒸馍、火烧馍的标配。到了冬季和春荒,红薯就成了当值的主粮,红薯蒸米饭、红薯苞谷糊、蒸红薯、红薯汤变换着吃。最难吃的是蒸红薯,连吃几顿就吐酸水,红薯蒸米饭通常是一大锅红薯上面覆盖薄薄一层米,吃得眼睛发绿,红薯苞谷糊就着炒白菜炒酸萝卜丁总算像样的正餐,红薯汤因为放了猪油和葱花,吃起来还是蛮香的。JXj安康新闻网

为了改善伙食,母亲也想法子把红薯制作成奢侈食品。年份好的时候红薯丰收,母亲捡一些品相不太好的挑到大队部,花一点加工费把红薯磨碎,再挑回来反复加水过滤,黄白色的水装满几大木盆,待沉淀后把水倒掉,盆底就有厚厚一层雪白的红薯粉,用铲子铲起一大块一大块的晒在篾簸箕里,晒干后捏细装在布袋里,需要改善伙食时,在铁锅里摊成红薯粑粑,再用腊肉一炒就成了最好的美食。或者做成汤圆煮在肉丝汤里,滑嫩可口,还可挂成粉条,做肥肉炖粉条。母亲也用红薯熬糖,过年用于做芝麻糖、黄豆糖、冻米糖、苞谷花糖。父亲爱喝酒,粮食够吃时,他从供销社买来大粬,把红薯剁碎煮熟,混进捏碎的大粬,几天后满屋酒香,他支起一口大锅,把过滤后的醇液倒进去,上面放一个酒甑,锅下烧起大火,一会儿浓香的酒液便流出。此时,院子里的老年人和过路的熟人都会喝半碗,如同过节一般。JXj安康新闻网

当然,红薯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度饥荒。那时,母亲想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红薯切成几块,在开水锅里掸一掸,晒干后就可以长期保存,每当春季没吃的了,就泡软蒸在米饭里,虽然粗糙难咽,但也足以充饥。后来,母亲在供销社买了一个切片的刨子,初冬农闲时节,她用刨子把红薯刨成片,用背篓背到山上,撒在向阳的空地里,等晒干了再捡回来,背到大队部打成红薯片粉,兑在面粉里,蒸出的馍黑漆漆的,但吃起来甜甜的,因为有少量红薯片在晒干的过程中起了霉点子,所以甜中略带苦味。JXj安康新闻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连年丰收,红薯这个孕育了几代人的“救命粮”,逐渐退出了我们生活的主色调,再后来,勤劳的父母相继退出了我生活的原风景。今天,当我吃着各种美食,脑海里仍不时显现出儿时的红薯生涯。JXj安康新闻网

妻子把蜜薯当作健康美食,劝我多吃。而我吃出来的是父母的艰辛,对我的呵护,眼前浮现的是儿时大家庭的生活场景。耐干旱、耐贫瘠、高产的红薯,连同历经苦难但勤劳善良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也将一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灵魂。JXj安康新闻网

 JXj安康新闻网

 JXj安康新闻网

(责编: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