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散文诗歌
以艺术的深情瞩目乡村
2018-12-28  来源:

刘玉琴A6J安康新闻网

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可喜的是,这些年,一方面是脱贫攻坚,一方面是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差别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的新气象,农民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发展轨迹和精神飞跃的生动投影。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的田野充满希望。A6J安康新闻网

编剧对新农村的人和事观察比较敏锐,发现了乡村振兴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以乡村振兴为重要着力点,讲述如何留住人才,凝聚人心,提升人气的故事。剧中,回乡“老总”黄康龙成立公司,土地置换、土地流转,召唤农民工回家,让农民给自己打工,在家门口挣钱。这样的情节和主旨,体现了编剧对时事政策的宏观研判能力和艺术建构能力。作品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推出,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精神的倡导是很好的艺术回应。把时代的新精神,农村的新趋势,用富有现代审美意味的方式和思考去呈现,创作者对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有现实考量,有价值有意义,是同类题材的另类表述。A6J安康新闻网

作品的切入视角独特,没有在脱贫致富题材常见的建桥修路、扶危济困,以及模范人物的牺牲奉献、顽强不屈等桥段中延展。而是突显留住人,呼唤人心回归,在家乡创业的主旨,扣准了时代脉搏,契合了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新命题,透露出新鲜的乡村现实和发展趋势,用艺术与时代精神做了一次别致的对接。A6J安康新闻网

反映重大主题,没有宏大叙事,高台教化。作品发挥紫阳民歌这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剧种优势,以山歌作为背景和纽带,以山歌寄托和安放乡愁,通过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入,宣示了千百年来文化根脉和基因在农村依然鲜活流淌的现实情景。并通过山歌的传承和唤醒,隐喻了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激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留住根守住魂的精神依凭。剧种和剧中的山歌,相互缠绕、托举,共同完成今日农村生存方式、生活状态被重新定义的独特景象,韵味深长。A6J安康新闻网

二度创作追求剧种质感和生活质感的和谐,突出了民俗风情,结构比较讲究,情绪饱满。演员的唱念做舞包括场面调度,力求与剧情发展相适宜,与乡村生活相贴近,风格质朴粗犷,显示了新剧种的灵活灵动之品格。A6J安康新闻网

参演人员多是歌舞演员,就戏曲而言,表演、唱念、阵容算不上很整齐很出色,难得的是,导演想了不少办法,用了不少手段,努力使演员和剧情、剧种相协调,寻找最大公约数,让质朴变得自然,让粗犷变成风格。乡村、农民、紫阳民歌、风俗民情,几者的结合上体现了独到思考。A6J安康新闻网

好戏都是反复打磨和修改的结果,作品中的人物尚可更加饱满深厚。A6J安康新闻网

主人公黄康龙是从家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听从父母和内心召唤,回乡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农村有他的根、他的血脉、他的亲人包括他的情感、他的乡愁。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有的也被搬上了舞台。但黄康龙作为城市大企业的掌门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什么舍得丢掉现有的一切回乡创业,这个过程还需要交待清楚,他放弃一切回乡的最深层动力何在?比如土地和人的关系,土地和农民的关系,以及“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的记忆等。尤其是土地和人的关系,是一道永恒的命题。人来自黄土,最后都要回归于黄土。世间最深邃的密码,可能都隐藏于土地,这是人与土地难以割舍的情感。不光如此,这块土地上,涌动着的到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是中国人过上好日子的追求和奋斗,这一定是对其构成巨大吸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土地的回归,对乡愁的安放,对希望的憧憬,让他有了更大空间施展抱负。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回乡或许有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动因。他不光在这里投资,同样可以有所作为,从内到外可以得到丰富回报。现在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有点简单平面,缺少深度。A6J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隆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