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慷
大杨,杨关顺。在警界人称“拼命三郎”。
大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很忙。事实上他也真的是很忙,他不仅是斗城所副所长,还兼职所上的内勤,值班长;带班,处警情,填报表搞宣传;巡逻,立破案,抓逃犯送押员;下村,建信息,写总结做方案;买茶叶笔墨,交水电油费,不算例会培训会,整理台账和案卷,忙于应付各类人员……五七杂八,大事小情,面面俱到。
这个从太极城溯江经上庸翻凤凰过米溪至紫府的八尺汉子,以农家子弟固有的韧劲不怕苦累的心性投身警营,开启他的从警生涯。
每个男人,可能都有一个从警梦,大杨也不例外。“刚到紫阳我就被分配到瓦庙派出所,那时紫阳到瓦庙还没有水泥路也不通车,坐车颠簸到毛坝已经是中午,一路走到瓦庙,天已经麻麻黑了,但是一想到能穿警服当警察,拿枪抓罪犯,也就兴奋的不知疲倦了。”回忆当初刚入警的时候,大杨依然满心喜悦。
可从警之路,不仅有铁血男儿实现梦想的喜悦,也有无奈和心酸。工作重任务多,父母年迈远在外地照料不上,妻子工作又在乡镇,自己在搞好工作的同时又要兼顾照顾上小学的女儿。一个隆冬的夜晚,正在家给孩子辅导作业的大杨,突然接到紧急指令要求其迅速到所支援处置一起突发事件。孩子在家无人照管,怎么也不放心将女儿单独留在家中,于是将女儿带至所上,安顿在自己的宿舍便立即投入工作。这一忙就到了次日的凌晨2时许,正在埋头工作的他一抬头惊奇的发现女儿光着脚丫、泪眼朦胧站在了自己面前,着实吓了他一大跳,“爸爸,我怕......”一向硬汉的自己,女儿的呼唤触动了男人内心最柔软的神经,一把将女儿搂抱在怀里…… 。后来,女儿日记里那篇“我的爸爸是我的英雄”成了他至今难忘并引以为傲的事。
“警察工作时间久了最怕是麻木,时常要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当警察,这样在处理每一起案件,接待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们就不会觉得苦累,内心就会有成就感,就能当个好警察。”他时常对身边的战友说。
七月的一天,烈日当头的中午,一动身就是一身汗,城区环城社区李某夫妻在家大打出手,妻子报警求助,正在办案回所途中的他立即赶到,一推门一壶刚烧开的热水连壶带水就砸将过来,他为了保护同行身后的战友,一个转身就将壶搁挡在地,被开水淋伤的手刹时大面积起泡起来,打架的两口子顿时傻了眼,停止了吵闹,大杨顾不得痛,水龙头下冷水冲了冲,问明两口子争吵缘由,法理同施一番开导疏通,和好的两口子坚持要带大杨去看伤。他一摆手“不打紧,不打紧,你们好好过日子,大热天的。”登上警车就去处理另一起警情。
长年的一线战斗,加班熬夜,风餐露宿,肌饱不定,长期的忙碌白天吃不上饭,晚上忙完饱餐一顿,大杨已从一个翩翩少年成了一个拥有“将军肚”的胖警官,超负荷的工作没有使他瘦下来,而是加重了他的过劳胖,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工伤”。
“大杨,赶紧把网页上催报的统计报表给报了,局里在催。”所长说;“关顺,一标三实数据汇总表你整好了没有?”教导员问;“杨所,案件信息汇总好了,请帮忙把下关。”战友找;“杨所,371警车没油了,875警车有问题了要维修,等着用”司机催。伴随着一声声召唤,大杨又投入了他忙碌的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