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业
我父亲一辈子没照过相,他的形象只能靠我们脑海里的记忆了。他的上代人都没有照过相。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奶奶,他们也没有照片,我始终不知他们是什么模样呢!
照相,过去对于生活在穷乡僻壤的穷家小户来说,简直是太奢侈了,想都不敢想啊!“一个农疙瘩,照什么相?!”这是老一辈农民简单的想法和说法。还有人认为照相伤元气,不愿照相。但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没钱照相啊!我们家不是沈从文先生家,沈从文虽然生在湘西,但他母亲会照相!沈从文在散文《我的家庭》里就写着“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舅父是个有新头脑的人物,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第一个邮政局也是舅父办的。”看过远在湘西边城的沈家,再看身居京城的梁家:梁实秋先生在他的散文《照相》中说,他在22岁时(1925年)开始玩照相(他自己有柯达克照相机),把沈、梁两家和我们家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我第一次照相是1958年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学校请人家照相馆来学校为我们照毕业照,我们毕业生排队等候。在墙上挂一块白布,白布前放一个方凳,那照相机有三脚架,上面用黑布蒙着,摄影师要钻到那黑布里面,手上捏一个橡皮球(有管子和相机连着),他叫你坐正后,就把那橡皮球一捏,“扑哧”一声,好了,下一个……那张我剃光头的一寸黑白照片贴在小学毕业证上,现在小学毕业证早就没有了,我的第一张照片也就不存在了。
1961年我初中毕业,学校也请照相馆来给我们照相,我们几位同学又相约进安康城去照了几张合影,我那几张照片也没有了。前几年,我们初中同学聚会,我才从老同学那儿找到一张合影,珍存起来。在安康中学上高中期间,我也没照过相,也没照过全班合影,1968年下半年我们离开学校时,我班几位同学在安康照相馆合照了一张四寸黑白相片,这张照片我还存着,这张照片上大家都没有笑容,人人一脸严肃,个个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照片上写着“永远忠于毛主席”几个字,有了这张照片,总算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场景,记录了历史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
1966年大串联那阵我也乘车到了北京,这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住过一月多,在北京我们住在海淀区魏公村国家外文局接待站,见到了北大、清华校园内墙壁上、席棚上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见到了北京城满大街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第一次见识暖气;第一次吃香肠;第一次看黑白电视;1966年11月26日下午我们在北京西郊机场受到毛主席接见(史称第八次接见,也是最后一次接见),第一次见这样100万人的大场面啊!欢呼声震耳欲聋!1967年1月,我们安康中学12位同学步行串联,身背铺盖卷儿,经安康—平利—竹溪—竹山—房县……直到武汉,步行二十四天,在武汉也住过二十多天。北京、武汉大串联,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有照相!真是的,我自己也真够愚昧的,当初为什么不照几张相呢?如果那时我有一个相机,那该要拍多少张照片啊!那可是值得珍存的永恒的瞬间啊!一个特定的时代,不管历史将来怎样评价它,要是能拍下那个时代的珍贵照片,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啊!
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我都经历过,但我没有照相机,我没能拍出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历史影像,连一张照片都没拍过!
上大学时我照过几张相,至今还珍藏着,总算留住了些许大学时光!1982年大学毕业时我和张涛的合影,现在成了我最温馨的记忆!张涛跟我是亲戚:他外公是我本家兄长;张涛跟我是师生:他上小学四年级时在我任教的班上读了半年;张涛跟我是同学:1978年,15岁的张涛从高一考入陕西理工大学化学系,而我32岁考入陕西理工大学中文系,我俩一起在陕西理工大学同学四年。当年大学毕业时19岁的张涛,现在成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天道酬勤,在张涛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990年下半年我在北大进修,自己没有相机,我就找在北大留校的安康老乡谢贤进,请他帮我借相机,谢贤进当时刚从北大生物系毕业留校,我找到他,他二话没说就帮我借了一个相机(装胶卷),我把那相机用了两周时间,这才有了我和冰心、钱锺书等大家的合影。谢贤进现在在美国一所大学当教授,我已经二十多年没见过他了,我内心一直感激他。
过去那些年,一般老百姓自己没相机,又缺钱,没法照相,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生活,街头巷尾,一般人无法留下时代影像。挪威传教士在安康1945年拍的照片和一段彩色电影片,是多么珍贵啊!这些,一是拍摄者要有远见,二是要有条件(拍摄器材)。
现在,照相机、手机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了!照相成了极其简单的一件事(当然,要拍出新意、拍出水平也不易),网络发达,微信等传媒的快捷方便,已经使我们把古人“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人握一手机,宴席菜上齐,先别动筷,拍照发微信再吃;景点观光,先拍照片、视频,发了微信再看景;家中有事没事,拍照发微信再说……现在网络有一用语“晒”:晒天晒地、晒山晒水、晒衣晒食、晒儿晒女、晒房晒车……无所不晒!不管晒啥,离不了拍照!目前,上至百岁老人,下至三岁孩子,人人嚓嚓拍个不停,个个拍得不亦乐乎!我这近十年来,拍了一万多张照片,过足了拍照瘾!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照片为证!历史就这样被保存在千家万户的相册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