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涛
山深蕴古木,地阔生名树。气候适宜的岚皋植被繁茂,孕育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古树名木,它们览尽流年风云,它们静阅人世沧桑。一棵古树,便是一截历史断面的诠释。一株名木,即是一段时光的文化载录。一群嘉林,就是一册自然环境、人文进程的典籍。一地古树名木,便是岚皋生态旅游大县十分珍贵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了。
矗立在岚皋山山水水之间的古树名木,是岚皋林木资源中的活化石,也是前人遗传下的活文物,它们绿色的灵魂已经根植进了地方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散文大家梁衡写过很多古树,他认为,树木是与语言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跟前两种不一样,树是有生命的,所以更有价值。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个体中,古树的寿命是最长的。隋朝崛起的银杏树屹立在孟石岭镇木马河畔,历经一千四百年的风雨际会,吸引了无数前人聚树繁衍生息,树果养育了名满清廷的画家甘棠,树下散存的清初叶仁安夫妇七律墓诗点校了州府厅县地域疆界的演绎。银杏树树身粗大,留传下了“八搂九拃一村姑”的美丽传说。说是慈禧太后老佛爷在世的时候,一位赶考秀才路过此地到树下躲雨,见树奇粗,有心想量一下,便搂抱了八搂。搂动时发现树后站着个大姑娘也在躲雨,不好再搂,只好收臂改用手量,量了九拃到姑娘身边。雨停秀才赶路,遇到同道人闲谝,说木马河边的银杏树搂了八搂拃了九拃还剩有一个姑娘站立的宽度。这话后来被传回到木马河,“八搂九拃一姑娘”就成了这古树粗大的形象说法了。
唐朝开始萌芽,根扎南宫山镇桂花村的铁坚油杉,携着粗硕大气的盛唐气象,呼唤来同时代诗圣杜甫的后裔,躬耕下了一坡千层梯田的田园盛景,开创下花鲤古墟,首开私塾先河,倡办下文儒仁厚的忠义讲所,书写下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华美组章,镌镂下载歌华夏的家规乘训。
一河森森的古柳和它们的子孙,伴着四季河清澈的溪流从大宋的时光深处走来,藏在树瘿青苔里的,有着杨家将将士手持柳枝拄路遗留成林的传奇,有着杨六郎和杨宗保夜邂遇子坪的传说,沿袭下了杨六郎涉水的杨公渡、屯军的六郎寨、驻兵的营盘梁、伤兵养伤后再不愿离去衍生至今的杨家院子的旧式地名。
在岚皋县龙板营村生着一棵八百年的银杏树,村里的住家都姓刘,全村人视这树为祖树。两百八十多年前清乾隆二年,他们老祖先一家三口从四川宣汉县柏树镇打柴坡逃难经过这里,见到了一片长满了灯草的荒野地,繁茂的青草中央便长着这棵已经很大了的银杏树。老祖先拨开草丛见到了肥膏的土地,便停下没有目的的脚步,依树为家在这里垦荒植田了。白天劳作,夜晚为躲避蛇虫野兽的侵害便睡在树杈间的用木板、树条、葛藤搭建的木棚里。后来慢慢有了家业,人丁多了,胆子壮了,才在树旁边建了土房子住。老祖先最先来这时没有地名,因一家老小住在树上木板房里,便有了楼板营的地名,天长日久,又演变下了龙板营的村名,也演化下了广为流传的红香米进贡慈禧太后的民间故事。
古树看着人类改朝换代,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把故事记载在它的年轮上。散生在全县各地的古树名木,或伫立在河畔,或挺拔于古寺,或相伴着村舍屋檐,走遍岚皋大地,便能看见它们峭立的身姿。南宫山上,有着神仙附身以诗言志的铁橡树;南宫山下,生着树形惹目入选了“中国最美古树”的七叶树。葵花寨下丛生着群群珍稀的红豆杉,叩闻过寨上寨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炮声;桂山寨上挺起着根根红豆树,也许红色的豆粒串起曾做过白莲教女首领齐二寡妇的饰物。桂花村的桂花芬芳了几个世纪人们的心脾,黏润下了香喷喷的村名。满山遍野的古茶树青葱了数百年茶园村的山野,也盎然地为后人们留下了满怀的茶香。四季河畔遍布着鸽形花儿的珙桐,摇曳在春风中的花翅追述着一千万年前第四季冰川时期的过去。县城岚河岸边、廊桥头侧的枫杨,日日被人礼膜叩拜,摩挲着絮语敬言,也守望着莲花古渡过往人的昨昔。四郎庙前有青冈树斜展,龙安寨上有松树独居,响水沟边有老荫茶树峙立,乱石沟畔有黄连木群起……古朴的它们以悠长的历史,苍拙的形态,伟岸的躯体,点缀了岚皋的山水,展扩了绵深的空间,缩短了世象时间,凸显了历史符号,钩沉了不逝记忆。
一棵棵古树,都有着自己的名木特性,都有着自然形态的审美特质,都依附着树身及周边景致上蕴藉的宗教文化、神话、传说、名人轶事、重要事件、历史典籍等文化内涵,勾连着人文信息,丰富着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诗为树吟,树为诗传。《诗经》之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庄子笔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此大年也”。讲不完的传说故事,阅不尽的典籍美文,昭示了树木文化的绵长与深邃。
一棵棵古树蕴涵着美丽的故事,一株株名木典藏着雅致的文字。走进岚皋,你便可以看到,这片土地上的有着生命力的嘉木,差不多都有着自已的传说和人们的企盼。大自然造化了古树名木,也寄托了先人们的艺术理念。它们都有着各自各异的故事,却异曲同工地演绎着先民们寄寓的某种精神。树木是故事的主人,故事是树木的翅膀。树木因文字而律动,文字因树木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