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玉
夜幕降临,安康水西门被灯火与星光温柔包裹,摇身一变成为梦幻之地。水西门的小吃烧烤摊前,热气腾腾,那是浓郁的人气,更是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一座城市有了这般烟火气,即便时光匆匆,人流来往不息,也满是安稳与祥和,小城烟火,人间皆安。水西门处,一座两层楼阁静静矗立,青砖黛瓦,飞檐斗拱,尽显古朴韵味。江水中,楼阁的影子影影绰绰,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朦胧难辨,好一幅“半江烟火半江红”的美妙画卷。
在这充满古韵的水西门,有一家流水全鱼宴馆,每至夜晚,馆内人影绰绰,灯火柔和,映照着每一张亲切的面庞。人们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或是与家人相聚于此,共享温馨时刻,真可谓灯火可亲。年初,媒体对水西门的非遗美食进行了报道,县河辣子鸡、茨沟豆腐宴、流水全鱼宴等纷纷上榜。这些美食皆从乡镇走进城里,虽地段变迁,可独特的风味却始终如一,成为安康非遗美食的杰出代表。
我踏入流水鱼宴馆时,后厨有个人正忙得不可开交,只见他手法娴熟地杀鱼、腌鱼、烹饪,动作一气呵成。察觉到我的到来,他赶忙出来打招呼,一番交谈后得知,他就是这家鱼宴馆的老板王选龙。
谈及做鱼,平日里不善言辞的王选龙瞬间打开了话匣子。2002年,他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空降兵。退伍后,他一头扎进金矿工作。但漂泊在外的日子,内心满是不安,因妻子儿女都在家乡,回乡的念头在他心头愈发强烈。2010年,王选龙终于回到妻子身边,在汉滨区流水镇扎根。
在流水镇,吃鱼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饱含温情的仪式。每逢重要节日或家庭聚会,全鱼宴必定是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角。王选龙的岳母自幼在汉江边长大,做鱼的手艺堪称一绝,能变出各种花样,做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味鱼肴,这让王选龙敬佩不已,也萌生了学习做鱼的想法。他笑着回忆道:“自己当初对鱼一窍不通,没想到如今竟成了熟知各种鱼习性的行家里手。”
在部队养成的钻研精神,让王选龙在做鱼这件事上格外用心。闲暇时,他就潜心琢磨做鱼的方法技巧,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虚心向周围人请教,还通过买书自学、外出取经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的鱼宴渐渐在当地声名鹊起,成了一绝。“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出色的手艺,王选龙开办了全鱼宴农家乐,一时间,前往流水的游客都慕名而来,一定要品尝他做的全鱼宴。
鱼宴美食
活鱼做出的美味令人赞不绝口,但如何将这份美味保存下来,分享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呢?王选龙又陷入了思考。经过反复尝试,他发现风干鱼是最佳的保存方式。鲶鱼、鲤鱼、草鱼、青鱼等淡水鱼都被他拿来一一实验,过程中虽历经无数次失败,可军人出身的他骨子里满是不服输的劲儿,越挫越勇。最终,他发现用草鱼、青鱼做的风干鱼品质最佳。
说起风干鱼的制作过程,王选龙如数家珍:“先将草鱼或青鱼去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后在鱼身上划几刀;接着把适量盐、花椒、八角、桂皮、香叶等放入锅中干炒出香味,放凉后加入葱姜蒜末、料酒、生抽、白糖,搅拌均匀制成腌料;然后将处理好的鱼放入腌料中,确保鱼身内外都均匀裹上腌料,放入容器腌制两三个小时,期间适当翻动;腌好的鱼挂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让其自然风干三五天,至鱼身变硬,风干鱼就做成了,风干好的鱼可放入冰箱冷冻保存。吃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清蒸、红烧、油煎等烹饪方式。清蒸时,把风干鱼泡软后,加葱姜蒜和调料蒸熟就行。”他还兴致勃勃地介绍,清蒸鲈鱼鱼肉鲜嫩,入口即化;红烧鲤鱼色泽红亮,酱香浓郁;鱼头豆腐汤则汤白味鲜,口感细腻。
王选龙深知,做鱼宴,技艺固然重要,食材更是关键。只有用最新鲜的鱼,才能还原鱼最本真的鲜美味道,所以他始终坚守“鲜”字铁律。两个月前,王选龙将鱼宴馆从流水镇搬至水西门,生意依旧火爆。每至夜幕降临,前来吃鱼的宾客便络绎不绝。他将现代烹饪理念与传统技法巧妙融合,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鱼料理,比如研发的“果香烤鱼”,将水果的清甜融入烤鱼之中,创造出全新口感,深受年轻食客喜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王选龙用十五年的执着坚守,诠释着对美食的无限热爱。做事贵在认真,只要专注于一件事,用心去做,就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相信水西门的全鱼宴馆,未来定会成为安康城区一张耀眼的非遗美食名片。安康,水西门,有鱼,有你,有我,人间烟火袅袅,唯有美食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