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理论 > 理论
非虚构写作,安康新时代文学的增长极
2019-01-18  来源:

刘云3sS安康新闻网

今天《文化周末》刊发平利小说作家陈武成的纪实作品《云雾之上》,这是新一年这份深蕴安康文化体温的周刊的新提倡。陈武成的小说写作,一贯秉持生活化的写作态度,在他那里,小说中的生活是可感可亲的,就是你可能熟悉的那一类、那一段、那一时、那一事、那一人。这篇纪实,是小说的体例,故事和人,情节和细节,都是小说的格调,但它是非虚构的,作家生动展示了云雾之上的往事与现实,希望与努力,而标注则是纪实。他写的是八仙云雾山下的人和事,那人那事,一定会让更多的阅读者相信、接受。3sS安康新闻网

在文学的大家庭里,纪实性创作,自新时期以来,一度成为热门的文学种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告文学独领中国当代文学风骚,这一时期出现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大作品中,其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也独领了一代时代风气。进入新时期以后,这一文学门类有所降温,或者是信息时代多元思维下信息涌流的同样多元性,使传统纪实文学不再成为文学真实来源的唯一出海口,人们对文学真实、文学生活标准的信赖同样多元化,信息馈路的增多,对纪实文学传统的元叙事模式不再十分热衷,这或许是纪实文学热度大减的原因之一了。过去人们习惯并以为常态的宏大叙事,新鲜性刺激性也一并弱势,这种现象十分有趣。说明文学写作与文学阅读双双进入一种自觉状态,而阅读的自觉,更是促使文学创作自我转型,开拓新的表达方式。3sS安康新闻网

新世纪以后,一种新的纪实写作体例出现,那就是各大文学报刊至今热衷不已的“非虚构”写作。它的源头还是纪实文学写作,只不过名头变了,带来的骨子里追求也有所变化,那就是强调这一类的纪实写作更加反映生活的常态和庸俗化,从在场性出发,作家们低下身子的写作,为传统的“高于生活”另开新路,回顾所来径,杂花生满树,日常化、原生态、从生活到生活成为时尚,写作对社会生活表达的直通性增强了,一批精品出现,人们读出了生活的固有形态和味道,非虚构阅读给人的感官刺激变得异常强大。3sS安康新闻网

非虚构写作是质朴写作,是对文学生活化的回归,它反对技巧并拒绝思想修辞的巨大光环,它从生活的低处进入,故事和人和事件的底色纯一,不加涂抹,这类阅读是读民间帐簿纪事,它把一类生活直接摆上读者的桌案,一目了然,掬而可食,无需讲究吃相。从我们过去阅读过的非虚构精品之作,可以感受这种零距离写作的确给当下的文学创作吹来新风,真诚之风,质朴之风。当然,反对技巧其实正是最大的技巧,拒绝思想修辞,也正是文学观察价值的大雪无痕,作家的写作态度全在文字背后,而不是站在读者面前讲道德课。如此的写作亲切,春风化雨,回到了文学的初衷,理应受到阅读者的拥抱。无论写大痛,还是写大乐,无论是宏大纪事,还是渺小记忆,都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文学的光环在非虚构那里,被遮盖了,你只看到生活的万草丛生。3sS安康新闻网

非虚构写作在安康虽然不是不毛之地,但比较着看,这一文学写作形态,至少可以说是弱项。从事纪实性创作的作家屈指可数,真正造成较大影响的作品基本也属于小年。这大约反映出这一类创作的不易。说真话,非虚构写作真是一门大手艺,它除了需要基本的文学创作修养外,对于第一手生活的占有和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或许比一般性私人写作难度更大,这难度其实正是非虚构写作对于生活的应有的占位、深切的感悟、民生情怀的赋予。把生活焐热,才可以冷静地进行非虚构写作,这个要求其实挺高。3sS安康新闻网

就文学阅读时尚和文学传播的与时俱进来说,一个地区的文学生态,当然不能少了非虚构的应有田园,这种仿生态写作带来文学新鲜的体验,让写作和阅读保持激情。新时代安康的文学创作怎样突破,改变量大质不优,和少精品、少影响力、出力不讨好的局面?非虚构写作应当勇敢上位,成为安康文学追赶超越的新增点,安康的作家们,应当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为这块田园奉上一份辛勤的汗水,浇灌一片非虚构写作的丰茂田园。3sS安康新闻网

 3sS安康新闻网

(责编:张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