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储茂银
近年来,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积极探索“支部+党员+产业+群众”的发展新模式,把党小组建立在项目上,把党员融合在产业中,由党支部的五名委员分别引领五项产业,通过带头干、引导干,因地制宜推动旅游、中蜂、茶叶、药材、养猪等各项产业同步快速发展,真正做到了兴产业、活经济、富百姓。
“最近忙不忙,生意怎么样?上次你反映的天气热垃圾一放就臭这个问题,我们联系了县住建部门,他们协调垃圾车,每天开到村上来清运一次。”8月12日,青中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上旅游产业引领人张治伦忙完手中的工作,就赶到位于青中村集中安置点的马胜娟农家乐,了解经营情况。
原来,在村党支部给五名支委的产业分工中,张治伦根据自己的专长,主动担任起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任务,在他的招引和鼓励下,村民马胜娟由在外务工转为回到家乡开办农家乐,正好能发挥她炒家常菜这门手艺。
“在这里经营很舒心,村干部挺支持我们这些商户,每次反映的问题都能及时地解决。”马胜娟说。
城关镇青中村位于紫阳县城南12公里处,常年云海环绕,故有“云上青中”的美誉。近年来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帮扶措施,村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风建设、环境整治等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致富意愿更强了。怎么更好地高质量发展,成为青中村党委的首要大事。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及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作用,深入细致地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想发展哪些产业。同时结合村上实际和外出考察情况,最终确定从五个方面发展产业。”青中村党支部书记冉维富说。
八月艳阳高照。中午时分,笔者又来到该村养蜂基地,看到100余个蜂箱一字排开,蜜蜂从蜂箱进进出出,勤劳地采蜜,村党支部委员、养蜂产业引领人丁瑞斌顾不得炎热,正和村民一起查看蜂箱状况。
“这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10万余元建成的,引进的品种是中华蜂和意大利蜂。我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经营,今年预计每箱可出蜂蜜12斤,市场销售价格大约每斤100元,总收入可达12万元,其中80%的利润留给合作社为村民分红。”丁瑞斌说。
青中村花类多、花期长,丁瑞斌很有信心,而作为支部委员,他也是在外地考察学习了养蜂技术后,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引领蜜蜂养殖这个产业,不仅要把村集体的蜜蜂养好,更要带动有意愿的群众加入到这项产业中。丁瑞斌还依托村养蜂合作社,为村民解决了蜂源、技术、销路等各方面问题,进一步带动其他20余户村民陆续开始养蜂,总计超过100桶。
“现在村上定期开展技术指导,销售上也不操心,游客上门买一部分,自己再卖一些,余下卖不动的村上也帮忙销售,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养蜂户曹义军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青中村通过党员干部亲赴一线,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当好领头人,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产业发展中,我们更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我们党支部五名委员主动担责,一人引领一项产业,带着群众,亲自干、一起干、实地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出每名党员个体特长和优势,同时镇党委还将我们工作的实效纳入到个人年底考核,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青中村党支部书记冉维富说。
目前,村上的旅游、中蜂、茶叶、药材、养猪五项产业在五名支委的引领下发展得非常好,青中村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获得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把党小组建立在项目上、把党员融合在产业中的“支部+党员+产业+群众”发展新模式正在发挥巨大作用,真正实现了山区村庄“产业兴、经济活、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