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紫阳
紫阳县红椿镇:“三个统筹”实现群众安居梦
2017-03-23  来源: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琦 )“原来住在山上,雨天泥巴晴天灰。现在住在楼上,楼下打工挣钱,衣食住行不用愁”这是紫阳县红椿镇移民搬迁户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镇围绕“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园区承载、产业同步”的思路,在实践中总结了“三个统筹”的搬迁经验,贫困群众实现了摆脱自然灾害侵袭和发展环境制约,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新生活。gS2安康新闻网

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安置gS2安康新闻网

红椿镇总人口4447户16824人,在册贫困户1803户5788人。该镇地处大巴山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2900户10200人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通过脱贫、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已搬迁2200户,目前,尚有700户需要搬迁到集镇,计划通过2017-2018年全部得到解决。在移民(脱贫)搬迁政策的激励下,该镇吹响了搬迁集结号,聚力推进脱贫攻坚。“我们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提出了统筹对象,融合安置;统一摸底,分年实施;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总体思路”。该镇党委书记龚颖介绍到。据了解,该镇在类型上区分轻重缓急,率先抓好脱贫和避灾搬迁,然后分年度安排其他类型的搬迁。在对象上坚持先易后难,不搞“一刀切”,把那些搬得起、有意愿的群众作为重点,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自觉自愿地搬迁。在方式上多元化安置,通过进城外迁、集中入镇、分散安置、旧房改造、政府兜底、去存商品房等多种方式,满足群众的搬迁需求。gS2安康新闻网

突出增收致富,坚持统筹就业gS2安康新闻网

居住环境改善了,搬迁群众亟待解决的便是经济来源问题。“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保证移民群众安全入住、出行有路、致富有业、上学有校。”该镇镇长覃桦说,让群众搬得来、住得稳、早致富,是移民搬迁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为了向贫困宣战,该镇瞄准搬迁贫困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就业意愿、就业与失业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和完善移民搬迁人员就业档案系统,分类动态管理,分层次、有计划统筹安排就业。从侯家坪村搬迁入住到集镇集中安置点的38岁焦家明高兴的说道:做梦也想不到啊,祖祖辈辈的高山人,能下山,住到街边边,把原来的茶园入股到茶厂,全家人还能在园区打工,再也不愁收入问题了。围绕新区建园区、围绕社区建工厂,是该镇在移民搬迁工作中的新探索,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据介绍,该镇在移民安置点时,科学编制集镇总体规划,依靠茶叶这一主导产业,建成了盘龙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引导搬迁群众通过带资入股、土地流转、茶园转包、茶园共建等方式实现就业,使搬迁群众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至目前,盘龙现代农业园区共解决472名贫困户就业。同时,该镇积极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进县内首家劳动密集型企业(钜源鞋服有限公司),建成了社区工厂,年产成品鞋面120万双,年产值5000余万元,公司现有员工306人,全部为当地村民,其中,搬迁户138人,占45%,员工月平均工资为2800元。gS2安康新闻网

强化共享融合,坚持统筹服务gS2安康新闻网

搬迁群众有家、有业了,如何快速融入这个大集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这是该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共享基础设施。该镇把安置点建设与医疗、教育、养老、民生、兜底、等统筹谋划、同步安排、整体联动,在新区建成了幼儿园,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汽车站、休闲广场、殡仪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从硬件上完善公务服务保障。共享文化建设。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集镇,集镇新区组建了3个文化社团,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搬迁群众除陋习树新风,促进融合安置。仅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21场次文化活动。“原来我家小娃上学要走几公里的上路,现在只需要2分钟就到了,看病也方便了,医院就在家门口,把娃送到学校,我们这些老年人就在广场锻炼一会儿身体,住这里真舒心”67岁的李大爷连连感叹。“挪穷窝,住洋楼,了却祖辈心愿;有增收,展欢颜,共建美好家园。”就像搬迁小区的一副对联一样,坚信搬迁群众的城里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gS2安康新闻网

 gS2安康新闻网

(责编:牟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