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旬阳
仙河镇聚才引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群雁归巢”兴村富民
2025-08-25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黄鑫 吴学玲J55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旬阳市仙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强镇兴村富民目标,持续激发人才活力。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在的“群雁归巢”,一批在外人才带着技术、资金和新观念归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这股力量在红色的基层堡垒中点燃引擎,在蓝色的建设蓝图上挥毫泼墨,在绿色的广袤田野间播撒希望。J55安康新闻网

“头雁”领航,筑牢基层“桥头堡”J55安康新闻网

仙河镇曾是陕南劳务输出的典型缩影,全镇2.4万户籍人口中,超过8000人常年在外务工创业。J55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仙河镇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把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与“两强一好”体系建设有机融合,着力建强“头雁”方阵。通过建立有效机制,积极选配符合条件的返乡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引导懂经营、有思路的“能人”领办合作社,参与网格治理和民生服务。J55安康新闻网

王坪村党支部书记潘明来正是仙河镇人才回引政策下“头雁”队伍中的典型代表。从医学专业毕业的潘明来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仙河投身家乡建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身兼王坪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自任职以来,用心用情为群众谋发展、找出路。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潘明来带头注册成立了济民种养殖合作社和电子商务公司,带领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动员村民积极参与,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这一发展模式,开发脆红李、枇杷、樱桃、杨梅等特色水果采摘园。为了扩展“仙水鲜”特色农产品销路,他还积极学习电商直播带货,深化“邮快合作”,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乡村文旅,把果园变成网红打卡地,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J55安康新闻网

“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支‘党性强、能担当、扎得下根’的骨干队伍。”今年年初,仙河镇党委书记鲁新香在镇村干部大会上说。如今,越来越多像潘明来这样的归雁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乡村发展新格局。J55安康新闻网

“归雁”筑巢,擘画乡梓“新图景”J55安康新闻网

为了鼓励在外人才反哺家乡建设,仙河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摸清在外乡土人才情况,大力建设仙河在外创业精英社群矩阵,持续与他们保持联络,积极介绍家乡发展机遇和需求,共商发展蓝图。从2021年至今,镇领导带队赴西安、山西等地召开“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10余次,累计签约投资额超3.2亿元,将纸上蓝图逐步变为现实。J55安康新闻网

企业家吴凡奎是“归雁”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家乡号召,捐资修建通村公路20公里,架设便民桥3座,资助困难学生46名,投身完善家乡基础设施的浪潮中。他主导的天增仙缘康养服务中心总投资1.8亿元,目前已建成封顶,正在加紧装修,计划2025年年底投入使用,预计年营收1200万元,将提供300余个本地就业岗位。这种以乡情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的回归模式,为仙河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民生福祉提升带来了显著变化,为仙河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石。J55安康新闻网

“新雁”兴业,谱写生态“丰收曲”J55安康新闻网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的胡先智主动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帮助父亲胡来春经营天佑生态农业园区。他们潜心构建“粮油秸秆、畜牧养殖、有机肥料、绿色农产品”的闭环种养生态循环链,这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让园区资源利用率提升40%,化肥使用量减少近七成,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J55安康新闻网

该园区农忙时节可提供380余个岗位,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生产的优质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从国外返乡的大学生孙涛,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依托生态渔业“倍增计划”,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他的基地采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渔共生”生态模式,实现了亩产稻谷J55安康新闻网

600公斤、龙虾200公斤,土地综合效益比单一种植提升了两倍。J55安康新闻网

行走在仙河镇,古老的民居焕发新生机,生态农业基地变身旅游打卡点,康养项目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一条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逐渐清晰。J55安康新闻网

“展望未来,仙河镇将持续深化‘党建+人才’工作模式,坚持党管人才、聚才用才,持续深化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发展活力,让‘乡愁’情怀变成‘乡建’动力。”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J55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