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仪清 梁旭
近年来,旬阳市总工会聚焦维权服务基本职责,锚定职工急难愁盼,精心构筑组织强基、政策保障、阵地优化、精准帮扶、维权强技、文化滋养“六维一体”服务新格局,将“娘家人”的温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实践。
组织强基,架起职工入会“连心桥”。采取单独建会、行业建会和联合建会等多种模式,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会入会,聚焦“四大园区”举行集中入会仪式。成立新兴领域工会组织44家,吸纳会员2076名,新就业群体会员751名,持续推动工会组织向基层延伸,向新业态延伸,助力扩大工会在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市基层工会632个,会员36185人,职工群众的归属感有效提升,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彰显。
政策支撑,织密互助保障“防护网”。在职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纳入《落实干部职工关心关爱十条措施》,涵盖职工住院、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女职工特殊疾病等八项保障项目。为物流园区、快递园区140余名会员赠送互助保险并举办解压赋能专题心理知识培训。互助保障常态覆盖240余家用人单位的2.8万名会员,2023年以来共办理职工理赔2694人次,理赔金额285.1万元,有效保障职工待遇、切实减轻职工医疗负担。
阵地升级,建强服务供给“加油站”。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建成旬阳市工人文化宫,装修提升旬阳市职工之家,争取50余万元完成职工服务场所体育健身功能配置,打造职工群众乐园。充分整合工青妇组织服务资源,投入30万元完成金寨、桐木、仁河口3镇“群团之家”建设。实施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启用旬阳城区“旬小新”共享驿站,上线运行“码上服务”小程序。建成旬阳南站广场司机之家、市妇幼保健院母婴关爱室、爱心托管班和白柳镇总工会爱心托管班和18个暖心驿站,着力打造劳动者的“歇脚地”“加油站”,为职工群众提供可感可及的优质贴心服务。
精准帮扶,延伸暖心关爱“服务链”。“求学圆梦”行动帮助14名职工完成学历提升,“金秋助学”为66位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就学资助21.6万元。“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与消费帮扶深度融合,将市内各经济实体盼销产品纳入慰问物资清单,近3年来为8400余名一线职工送去370余万元的特色农产品、防暑降温物品、生活必需品和困难救助资金,实现职工受益与农民增收“双赢”,有效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维权强技,撑稳职工发展“安心伞”。构建“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协作联动机制,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聘请2名专职律师,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20余件次,职工的维权诉求有询必答,有求必应。充分发挥劳动技能竞赛在深化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进程中助推器作用,举办陕南旬阳民歌演唱大赛、传统木刻版画制作技能大赛、烹饪技能比武大赛、毛绒玩具缝纫工技能竞赛、建筑技艺竞赛、焊接技能大赛、预防接种技能竞赛,相关领域的2000余名专技人才角逐竞技、展示精湛技艺,促进行业内交流合作、技能创新,有效提振广大职工追求卓越的奋进精神,不断拓展产业工人职业发展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文化浸润,激活精神家园“强磁场”。联合举办“太极跑·好运到”系列活动、职工运动会、文体展演活动、市委机关职工运动会等,全市近5000名职工群众参赛,展示顽强拼搏的竞技风采和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优化提升工人文化宫思政教育基地功能,精心打造劳模馆、工运史馆、书画室、职工书屋等学习阵地,每年有100多批次2000多人学习观摩,开展支部联建、主题党日等活动,以文化浸润方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激发党员干部转作风、做表率的主动性,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