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兆群
“政府不但帮我办理了贴息贷款,还在用人用工、房屋租用等方面提供保障。在家能照顾老小,还能当老板,为什么还要抛家舍业地去外地打工呢?”家住旬阳县白柳镇柳村社区的80后老板朱清超一个反问道出了他的心声。
他曾在广东电子厂工作20多年,2020年3月,朱清超意识到家乡电子线束产业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随即返乡创业。从离乡求发展,到返乡谋创业,朱清超用了20多天时间办起了旬阳县华辉科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旬阳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大局,大力实施“雁归工程”,不断建机制、出政策、强培训、搭平台、创环境、办实事,凝聚创业服务“洼地”效应,积极回引旬阳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奔小康,变“一人就业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为“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为新常态下发展壮大“归雁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活水”。
为了让更多的能人回乡创业,旬阳县专门成立了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人社、发改、财政、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共同推进返乡创业工作。出台了《全民创业优惠政策》,从市场准入、注册办证、信贷扶持等方面畅通了返乡创业的“绿色通道”。
一方面,该县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组织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办公,缩减办事环节,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弹性收费,为返乡创业投资者提供前期服务。加大创业贷款和贴息支持力度,自2015年以来,全县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共1.9亿元,帮助2009名返乡创业人员实现了自主创业,解决了他们融资难的后顾之忧,更加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
与此同时,县上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动向、数量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建立在外创业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掘外出劳务大军中蕴藏的资金、技术、信息、人脉等资源,通过组织召开外出返乡人才座谈会、异地商会、同乡会等,加大联系沟通,把组织关怀、乡土情结及家庭亲情融为一体,让越来越多的旬阳籍在外能人把“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作为价值追求。
为了让返乡创业人员掌握创业政策、领会创业技巧、减少创业风险,让他们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旬阳县从提升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入手,整合人社、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深度考虑发展需要、产业培育、创业人员意愿等,采取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政府买单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返乡创业培训“大讲堂”“SYB创业培训”。同时,还大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与此同时,全县成立了“返乡创业就业孵化园”“返乡创业联盟”“大学生创业协会”,在县人力资源市场、21个镇、318个村(社区)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并及时将返乡创业者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以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引导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回归集聚,不断激发返乡创业能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引发了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的“反哺经济”热潮,越来越多的旬阳籍能人纷纷回家乡,将企业办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
在回乡创业的号召下,李桂琴、刘清军等外出务工能人返乡投资资金上亿元,从事经济适用房开发,助推城镇化建设;郭先琦、冯杯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建了旬阳县创梦空间、旬阳县现代物流商贸返乡创业示范园、旬阳县丽都返乡创业园区等3家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吸纳152个企业入驻,带动875人就业;以高校毕业生陈剑波、华磊,复转退伍军人陈迪超、杨军,返乡农民工胡来春、石金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返乡的“大雁”们勇立潮头,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截至目前,全县回引从事科技研发,农、林、水、牧等各行各业返乡创业能人3150人,扶持创办经济实体503个,为6087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形成了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