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湛紫涵
4月22日清晨,薄雾笼罩着旬阳县神河镇柳林村,处处都能看见烟农们正在抓紧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的烤烟起垄覆膜工作,为即将开始的烟苗移栽挥洒汗水、耕耘希望。
走进柳林村一组,一个皮肤黝黑、敦厚壮实的中年人,正佝偻着身子用泥土压实地膜两侧,他就是“老烟农”王代金。
“拉线的时候注意避弯取直,做到行端垄直、高低一致,这样到时候烟叶能四面都采光,种出的烟叶品质才好。”王代金给几名烟农传授着“经验”。
王代金身上贴着多个“标签”,是个名副其实的“偶像”。既是村里恪尽职守的组长,又是勤劳致富的脱贫户,还是大伙眼里的“烟草专家”,更是人人敬重的老党员。
2014年,王代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才能真正摆脱贫困。由于他懂耕作、善管理,短短几年时间就靠种烟致富,并为当地村民树立了“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柳林村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发展优质烟叶生产,我们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合理的利用起来呢?”一组薛家湾的一处坡地,因长期无人耕种,杂草丛生,逐渐变成了无人看管的“荒地”……看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王代金陷入沉思,谋生了带领村民们共同发展产业的念头。
“100余亩撂荒地当前全部种上烟草,再过几个月,烟叶烘烤了就能看到成效。”王代金说,从今年2月份开始,他们在20多天的时间整理撂荒地100余亩。
“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坚定了我的信心。”对于开垦撂荒地发展烟草产业,起初,王代金心中也没底,但在征求村民意见时,大家都非常支持。
“以前,村民们很少过问村里的事,各忙各的。现在大家更团结了,干起活来也越发带劲。”作为柳林村委委员、一组组长的王代金深有感触。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村民们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发展烟草产业。
“老王季节意识强,每个环节的农活都抢时间做。组织大家抓住晴好天气施肥、起垄,不然今年的生产肯定会变得被动。”一直弯腰压膜的王刚说。
王刚家小规模种植烟叶,跟不上时令,收入不理想。他时不时的到王代金的烟田里当帮工、学经验。久而久之,自然明白了要做职业烟农、走规模化种植道路才能有称心如意收成的道理,现在他靠着发展烟草年收入在9万元以上。
“季节不等人,农事不能误,不然就会跌跟头。”王代金说,“近期雨水多,我们要及时向烟农推送气象信息,让大家准确掌握天气变化,有针对性的组织农事操作,确保最大程度的保护土壤墒情。”
作为一名党员,王代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烟草产业致富路。
如今柳林村的山间地头,“荒地”变“宝地”,大伙熟练地在田间地块“画”出一道道笔直美丽的耕作线,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劳作的生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