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文广 李二营
9月1日,旬阳水电站房工程上游门机轨道平台处,随着现场指挥的一声令下,1号机组转轮室、座环吊装以及左五孔冲沙泄洪闸8号弧门右侧首个支铰安装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旬阳水电工厂属汉江流域梯级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2万千瓦,是省重点工程、安康市重大民生工程、中国大唐集团目前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陕西电网提供电量约8.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1.68万吨,节约燃料费19642万元。
领导重视,实现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旬阳水电站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成为首批率先复工的重点项目,值得肯定。”市重点项目专项督查组在工程现场检查后反馈。
疫情期间,如何安全复工复产被第一时间提上了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旬阳县委县政府多次对旬阳水电站工程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并安排人员调拨防疫物资,为后续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基础。该厂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会,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旬阳水电站工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案。经过反复推算工期,决定先从专用砂石场开采入手,争取在复工复产方面实现“点”的突破。
经过一系列准备,2月14日下午,相对封闭的旬阳水电厂专用料场砂石开采工作按计划启动,第一车砂石骨料顺利运抵7公里外的储料场,打响了全面复工的第一枪。
各方支持,千名匠人进场铸精品工程
随着疫情的发展,如何组织厂房坝段施工人员返场复工成为最棘手的问题,这也是实现全面复工的标志性和关键工作。
主厂房坝段施工人员基本上来自河南省济源市,当时,河南省与陕西省的客运业务已全部中断。2月12日,了解到济源市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消息后,该厂主动向济源市汇报复工复产工作安排和企业疫情防控情况,请求允许组织专车接送务工人员。经过多次沟通,济源市政府同意在提供属地政府复工文件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人员返岗。在政府的对接下,经过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6辆复工专车分别于2月23日、2月25日、3月2日抵达旬阳。
该厂实行大隔离、边防疫边复工。厂房工程于2月29日全面复工、3月5日完成复工后“第一仓”混凝土浇筑。截至目前,该厂累计组织来自全国8省市千余人进场复工,并保持了确诊、疑似“双零”的良好态势。
该厂厂长杨新民说:“旬阳水电站工程能够顺利复工复产,得益于安康市、旬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河南省济源市政府及人民的鼎力相助。”
主动担当,用心践行“六稳”“六保”
9月6日,在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的“护航”下,该厂充分发挥320吨和400吨履带吊以及门塔机的“联合调度”作用,随着2号机组最后一瓣总量为31.7吨的座环组件经过“翻身”并吊至指定位置,值此1、2号机组八瓣总重量为260余吨的座环全部顺利“归位”,同时左五孔冲沙泄洪闸8号弧门左、右侧两个支铰也调试、安装到位。座环提前安装就位,为实现2020年年底转流及2021年底首批机组发电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铸造精品工程,旬阳水电站厂主动担当,围绕全年建设目标,成立大江截流指挥部,每天盘点落实、及时纠偏,健全完善倒逼追责机制,以日保周、以周保月,推进工程建设“日清日结日进”;在安全管理方面,实施“网格化”全过程管理,严把“六道关口”、强化“现场六规”,落实“四个责任”,督查施工用电、机械作业、高空作业等,健全、完善“销号”闭环机制,密织施工安全“防护网”;在质量管控方面,严守施工流程、工艺和标准,强化现场“旁站”督办,筑牢质量关;在设备催交方面,成立专项验收小组,深入设备制造厂家,监督、验收金结设备制造质量,确保大件设备“零缺陷”。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千方百计增加混凝土浇筑入仓手段,实现日浇筑量屡创新高。
为尽早建成旬阳水电站,早日形成“安康湖”,造福当地人民,该厂开展“矢志一流 百日攻坚”活动,成立10个攻坚组,保安全、提质量、促进度、控造价、树形象。各攻坚组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过程节点清晰,工作落实闭环,实行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各党支部开展“创岗建区”,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工程建设最前线,让年轻骨干在火线上进行锤炼,将党旗飘扬在攻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