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开涛
“感谢这场好雨啊,姐妹们,我们帮忙抢干农活,让烟农今年多收益。”夏雨初霁,在秦巴山区的羊山脚下,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坪村烟地里,县妇联会主席梁辉侠带领王玉芳、杜世兰、杜娟、龚娟、南文珍5位女扶贫干部正熟练地帮做田间管护。在扶贫战场上,6位妇联人以村为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亲情式帮扶,温暖了民心,换来了小村巨变,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们为“六朵金花”。
扶贫路上建立起的信任,让她们和群众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梁辉侠还记得,2019年腊月的一天清晨6时许,接到62岁的贫困户万良彦的电话。“侠,我现做的豆腐可好吃了,你来取,我在小河北桥头等着。”她匆匆赶到,桥头的寒风里,直不起腰的万良彦手提着黑袋子在等她。梁辉侠接过豆腐放在地上,双手握住万良彦冰凉的手责怪道:“我让你歇着,谁让你起大早做豆腐的?谁让你跑这么远送的……”说着说着哽咽了,湿了眼眶。这是五年的帮扶中建立起的深厚感情。
2018年9月以来,王玉芳担任“第一书记”。66岁的贫困户王道芳视已经危及生命安全的老房为命根,王玉芳6次上门做工作都失败而归。但她没有放弃,开车40分钟,再步行上山30分钟,第7次到户。“你瞧瞧这山高路远的危房,想想儿子为啥还没找对象!想想女儿有多牵挂你,每回来一次有多难……”王玉芳从手提包里掏出卤牛肉、凉拌黄瓜等4个菜,拉着父子俩坐下,谈了许久。突然,王道芳抹了一把眼泪,扑通跪地。“儿啊,这些年爹对不起你!”“王书记,我要下去住新房……”搬进迎凤园安置点的新房前,王道芳从衣柜里翻出一双鞋,这是15年前,女儿第一次去河南打工回来给买的皮鞋,以前出门满是泥没法穿,现在他要穿着它去住新房。
自2017年起,田世秀就把自己的存折交给包帮干部杜世兰保管,需要购置生活用品时,杜世兰就从县城取钱买好送到家里。拥有60年党龄的81岁老党员田世秀,和85岁的丈夫徐存有有一个养女已出嫁,靠养老金、计生奖补、高龄补贴等维持生活,家里的收入和开支都在这本存折上。“小杜周周到我这儿来,样样事都操心,她就是我的亲人,信得过!”老人说。
“娟儿,辛苦你了,我没在家,旱厕改造都完成了,下砖、砌砖你个女娃子家,得是受了多少苦。”60多岁的梁子均夫妇常年在外打工,一回到村就跑到村委会向包帮干部龚娟道谢。“龚娟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呐,年前,媳妇带孩子时手指受伤,还是她跑前跑后帮忙办理报销,解决了3200多块钱。”
说到帮扶干部的好,70岁的丁云芳给笔者讲了一件趣事。2019年6月,杜娟手拉着她从城关镇办理完高龄补贴手续后,在饺子馆吃完饭结账时,老板都感叹“你女儿对你可真好!”“这是我的帮扶干部,平时对我好嘞,跟亲女儿一样!”丁云芳说话间带着笑。杜娟骑摩托车载着丁云芳往回走时,丁云芳感慨道:“刚才老板说得对,你真像我亲闺女!想想这几年,你帮我那双目失明的媳妇换残疾证;操心我家收入低,鼓励我种了10亩拐枣,今年就要挂果见收益了;搬新家时,小到米面油,大到床和衣柜,都是你给买的。你待我家的好,我这辈子都记得!”
2018年以前,南文珍是县妇联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她带领村干部翻新村委会,把门前杂草丛生的场地改造成连通村道的水泥路和方便村民健身的小广场;联系学校,帮助村里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炎炎烈日下,现场查水源、建蓄水池,解决安全用水问题……为了李家坪村摘穷帽,她吃住在村,倾心竭力为村民办实事、解困难,被评为2018年安康市“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的宣讲员,2016年安康市优秀共产党员、旬阳县优秀第一书记。
李家坪村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扶贫开发难度较大,可越是艰难,县妇联会的“六朵金花”越是斗志昂扬。截至目前,水、电、路、讯、室等基础设施全面到位,户户有产业发展,人人能家门口挣钱,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308人,已脱贫人口90户298人,贫困发生率1.11%,今年如期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