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谭文昌)近日,央视CCTV-17台聚焦石泉县数智赋能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报道石泉县依托科技创新、数智赋能,持续增加养蚕批次,有效提升蚕农效益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石泉县始终坚持蚕桑传统优势产业、富民支柱产业的核心定位,构建起“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织绸、副产品研发、文创旅游”全链条发展体系。为破解养殖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养殖风险高、蚕茧质量差、收购价格低的产业发展“瓶颈”,该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打造6A级生丝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目标,引入四川主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大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与科技赋能,率先在池河镇开展“数智赋能”蚕桑产业发展新模式试点,创新“支部+链主企业+集体经济+强村大户”的组织模式,推广多批次、分段式养蚕新模式,实现全镇“小蚕共育、技术服务、智慧管理”三个全覆盖,收到显著成效。
据悉,试点农户养蚕售茧周期从35天缩短至15天,全年养蚕从6批次增至8批次,张蚕产茧量由80斤提高至108斤,村集体经济在蚕桑产业上实现10万至30万元的显著提高。池河镇今年第八批次蚕共发种170余张涉及124户养蚕户,蚕茧收购均价达到27.3元/斤。石泉现有养蚕户8500余户,今年养蚕9.2万张,产茧3682吨,蚕茧产值1.99亿元,蚕农人均收入实现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