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玲玲
晨光熹微,在石泉县池河镇顺风村,原本干涸的灌溉堰塘已蓄满了第一池水,在朝阳的映照下,宛如一块翠玉镶嵌在大地上。“这个堰塘年久失修,干了很久,如今随时能抽水浇地,村上把这个事办到大家的心坎里了!”8月底,该村村民吴贤申望着整修一新的堰塘,对前来回访的镇人大代表袁朝芳赞叹道。灌溉堰塘的重获新生是该镇人大推行民生微实事速办制解民忧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延伸“民生实事票决制”的民生触角,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该镇人大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为切入点,探索推行民生微实事速办制,通过“快响应、速办理”,让“小机制”发挥“大作为”,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三访”听民声 畅通民情“快车道”
该镇采用“干部走访、人大代表接访、线上巡访”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收集民情诉求。通过组织人大代表、镇村干部、网格员等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小区楼栋,主动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每周二和周四是该镇6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接待选民日”。人大代表们坐班接访,与群众面对面听诉求、记难题,让联络站成为民情“集散地”。同时,依托12345服务热线、“魅力池河”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平台,让互联网成为发现民意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三访”构建起一张民情收集网络,将辖区民情民意精准的汇集起来。
精准分类研判 事项办理不推诿
民生微实事诉求收集起来,如何分办是关键。根据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乡镇履职事项清单,科学划分为“村办件”和“镇办件”,厘清主体责任;按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即办件”和“限时件”。有群众反映西苑社区金蚕公园路灯不亮,社区判定为“即办件+村办件”,直接转交社区干部处理,当天就解决了。明星村高标准农田划分事项,因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被判定为“限时件+镇办件”,提交镇人大主席团研判后,转交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办理,并明确了办理时限,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办”助推发力 任务高效齐办理
办理实效是微实事的生命线,为督促微实事快速落实,镇人大构建了“三办”助推机制,即简单事项“跟踪办”,复杂事项“协商办”,疑难事项“挂牌办”。人大代表唐继明负责跟进一起胡蜂窝扰民诉求。他说:“从联系消防部门到现场处理,我全程参与,2个小时就解决了。”对于复杂事项的“协商办”,镇人大牵头组织涉及的相关部门、相关群体进行协商。6月,为解决集镇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该镇人大召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商贩代表坐下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终确定合理的整治方案,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最硬核的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微实事“挂牌督办”。8月,明星村三组和七组旱季缺水问题,被镇人大列入“挂牌办”事项,由该镇人大主席牵头督办,仅仅7天就解决了该村30余户的人畜饮水问题。
全程监督问效 群众满意是标准
为了确保民生微实事切实取得实效,该镇人大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问效机制。跟踪监督,即从微实事的提出、实施到最终完成,全程安排专人进行实时跟进,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情况,形成工作台账。进行群众评议监督,每月结合“三会一课”、村民大会等活动组织群众对办理完成的微实事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不过关的必须“重新返工”。此外,还开展成效晾晒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定期“晒”出民生微实事“成绩单”,接受群众检阅。
截至目前,池河镇通过“民生微实事速办制”已收集群众诉求98件,办结92件,办结率93%,群众满意度达98%。该镇人大主席王超说:“我们将继续把琐碎‘小事’办成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大事’,用办实事的‘速度’传递为民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