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玲玲
在石泉县池河镇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只要提到“谭峰”这个名字,不少村民的眼中便会流露出亲切与信任。在他们心里,谭峰不仅是一名干部,更像是一位老友。
30余年的乡镇干部生涯,谭峰早已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倾注在这片土地上。此前,他担任池河镇纪委书记、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如今,尽管他卸下了职务头衔,但那份为民服务的热忱从未减退。他始终如“老黄牛”般深耕基层一线,活跃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今年5月,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让池河镇不少高山村陷入了“饮水危机”。池塘见底、水井干涸,村民们望着庄稼地犯愁,人畜饮水更是成为难题。一筹莫展之际,谭峰主动挺身而出,带领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的几名干部,组建了一支送水队伍。他们实地勘察水源点,详细摸排各村各户的缺水情况。每天谭峰亲自带队调度运水车辆,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乡间小道。遇到路况较差的村组,车辆开不进去,他便和年轻队员一同,扛起水桶,将水送往农户家中。
“老付,水缸已经装满了,你腿脚不方便,水不够了再跟我说!”“老陈,你那个猪场用水量大,今晚上再给你送些水”……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汗湿的背影,成了干旱日子里最温暖的风景。整整一个月,他带领送水队累计向各村送水近百吨,解决了300余户村民和上千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不仅缓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更赢得了村民们由衷的感激和尊敬。
池河集镇不仅拥有全县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社区,还是一个与邻县接壤的热闹赶集大镇。集镇环境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今年6月,镇党委、政府谋划成立专项整治专班,谭峰被推举为专班负责人。集镇环境整治工作纷繁复杂,存在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卫生死角等诸多问题。
整治初期,不少商户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谭峰便带领专班成员逐户上门沟通协调,讲政策、说道理、算环境账。遇到个别“钉子户”,他们就连续上门,带头帮助拆除、清理杂物。从劝说商户规范经营到拆除违章杂物,从清理街巷卫生死角到合理规划停车位,他带领专班成员全程坚守整治一线。从最初“干部干、群众看”,到后来群众主动参与、商户自觉配合,集镇面貌焕然一新,街道整洁了,摊贩有序了,多年的卫生死角清除了,车辆停放规范了,集镇不仅“面子”光鲜亮丽,“里子”也干净整洁。夜市老板张橙橙感慨道:“老书记带头干,我们服气,如今环境好了,客人多了,我们生意也红火起来了。”
夏季汛期来临,强降雨来袭,关键时刻,谭峰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池河镇风险区周边。山雨欲来,他踩着泥泞,一遍遍巡查包联村的隐患点,仔细查看村民房前屋后排水沟渠。预警升级时,他挨家挨户敲门,苦口婆心劝说危险地带的群众进行转移。“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遇到不愿意撤离的老人,他耐心劝导,帮忙收拾东西,亲自背扶护送。正是有了他这样的“老哨兵”提前预警,隐患点至今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褪去职务的“光环”,披上了更耀眼的“泥土色”勋章,谭峰这位“银发先锋”,用一颗扑下身子为群众办事的赤诚之心,用一双“老黄牛”般的铁脚板,依旧坚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他以不息的热情和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着“退职不褪色”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