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兵
近日,走进石泉县秦巴老街,手绘油纸伞体验、旗袍汉服秀展示、火狮子表演、纵横棋对弈等文化集市活动热闹非凡,让游客流连忘返。“这条老街文化活动多,还有特色小吃也很多,烟火味很浓郁,这里的人对游客也都很热情,到这里休闲度假感觉挺不错的。”来自甘肃的游客刘华说道。
石泉老街人气旺
秦巴老街位于石泉县城中心区域,始建于西魏,复建于明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主街长约 1000 米,宽约 4 米,街区内有禹王宫、江西会馆等 6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东西城门、古县衙、古巷道、古院落、古民居等明清古建筑。老街南临汉江,顺地势而建,街旁建筑青砖黛瓦,临水照街,别有一番韵味。
近年来,石泉县按照“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古韵乡愁、把握地域特色、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相继对秦巴老街禹王宫、江西会馆、关帝庙、古城门、古戏楼、古院落等区域开展修缮工作,对现代建筑进行立面仿古改造,同时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街景美化绿化。经过一系列保护性开发与修复改造提升,古色古香的秦巴老街与汉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文旅消费的新选择。
秦巴老街历史悠久,除了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再现历史原貌,做优做美古街形态,石泉县还深挖鬼谷子文化、汉水文化、鎏金铜蚕文化内涵,搜集整理古城历史文化积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态化开展汉调二黄、县令审案情景剧、将军巡城、舞龙舞狮等文化集市展演,每年还举办二十四节气文旅活动,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
“原来这条老街由于年久失修,破旧、环境差,游客寥寥无几。后来,县上整体对老街的形态、文态、业态进行优化提升。现在,这里环境好、配套全、服务优,周末节假日,我们社区的民乐队、合唱团、旗袍协会等文艺社团也在老街文化集市活动起来,吸引了不少游客。”石泉县城关镇老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世元变身“导游”现场推介。
夜幕降临,文化集市系列活动让秦巴老街人潮涌动,沿街店铺更是生意火爆。手工艺品、汉服体验以及石锅鱼、烧烤等特色美食备受游客青睐。据老街上的一家手工作坊店主汤雄威介绍,巨大的游客量也带动了店里面销售量,手工钩织的挂件、包包都很受游客欢迎。“今年春节以来,我们每天都有好几十桌客人,节假日最忙时候一天能接待上百桌。”秦巴老街上一家石锅鱼店的负责人郑书锐介绍说。
如今,秦巴老街不仅留住了古韵乡愁,还涵盖了文化创意、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民宿小院、非遗展厅等多种业态,开设各类店铺 160 余家。同时依托老街夜景延长文化旅游活动时间,实现多种业态联动发展。秦巴老街先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石泉县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周末节假日,同样热闹的还有石泉县秦巴风情园。4月19日,“秦岭的孩子”音乐季活动在这里盛大开启。演唱会上,灯光璀璨,《朱鹮的家》《石泉谣》《草池湾》《本草溪谷》《汉江圆舞曲》等极具本地特色的原创歌曲,将汉江的水波、秦岭的风声吟唱成“音乐故事”,通过以歌为媒,展现秦岭风情与石泉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我们通过精彩的原创音乐演出、传唱和衍生的文化现象,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使游客从浮光掠影的山水游览升级为感知秦岭生命律动的沉浸式体验,都能在山水风景、农家生活、非遗技艺和百姓的欢歌笑语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当地文化的魅力。”“秦岭的孩子”音乐季活动策划王伊凡说。
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的石泉县,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石泉县各个景区景点车来车往、人头攒动,各地游客在此观秦巴美景、品特色美食、赏精彩演出、购地方特产。据统计,清明节假期共接待游客18.63万人次,游客总花费0.78亿元,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62.09万人次、增长10.26%。
作为鎏金铜蚕的出土地、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泉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共建、文旅活动共享、文旅机制共融”的发展路径,充分利用山水田园、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景区景点及乡村旅游示范镇村,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文化旅游形象品牌声名远扬。
秦巴老街的改造提升和文化集市展演,以及“秦岭的孩子”音乐季成功举办,都是石泉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石泉县加大对文旅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产业开发,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在资源整合方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持续举办四季文旅和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全县累计建成国家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AAAA和AAA级旅游景区各5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镇村16个,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产业体系。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石泉县旅游产业的繁荣,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得到了有力推动,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据统计,全县从事旅游业人数达3.5万余人,3429户8470名脱贫群众享受到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2024年,石泉县累计接待游客645.9万人次、出行总花费39.08亿元,分别增长7.75%、8.2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7.4%,增速位居安康市前列。
“我们将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在构建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延伸产业融合发展链条、优化产品要素供给、强化区域协作联动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持续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李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