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谭文昌 文倩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走进石泉县曾溪镇大沟村蔬菜大棚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条条普罗旺斯西红柿藤蔓轻盈地缠绕在支架上、一排排绿油油的西瓜苗正沐浴着春光拔节生长、一棵棵脆嫩可爱的芦笋破土而出……每一个大棚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些都是大沟村五组村民严元全大半年来辛勤劳动和精心培育的成果。
严元全是土生土长的大沟村人,他曾在外务工,后来回村办过养猪场,承包过工程,近年来又在城关镇承包土地种植羊肚菌。因为勤劳、踏实、肯干,严元全一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24年10月,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严元全承包下大沟村集体经济蔬菜大棚,开始探索种植各类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
“刚开始的时候信心不是很足,虽然之前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种植大棚蔬菜技术要求高,需要精细化管理,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是一个难题。”严元全坦言。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及时与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及县农业农村局对接。为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多次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为蔬菜瓜果生长的各个环节保驾护航。为了使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经县镇村多次对接,促成严元全与县农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以“订单式”种植模式签订协议,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收购的完整服务链条,从根本上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也为大棚蔬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筑牢了基础。
采收羊肚菌
“今年流转了31个大棚,9个大棚的羊肚菌已经采收,现在种植的有普罗旺斯西红柿、水果茄子、圣女果、南瓜、黄瓜、西瓜、香瓜等,一茬采收之后,接着再种下一茬,大棚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利用起来。我自己的日子好起来了,也要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乡亲们共同过上好日子。”严元全诉说着自己的愿望。
返乡创业以来,严元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增收”的理念,在全家人齐心协力抓好产业的同时,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有劲头、有盼头。
“外面干得再好,还是回到本村创业更有底气,回到家乡干事,既能把当地资源利用起来,又能发挥所长帮助更多的人,何乐而不为呢?”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严元全透露。
2024年底,他接手大沟村大棚蔬菜种植项目以来,带领家人把三十多个大棚收拾得井然有序,让大沟村的大棚基地焕然一新。
为了节省成本,在日常大棚管理,羊肚菌采摘、西瓜苗移栽等事项他都是自己上手,尽量做得更细致,更有耐心。
“老严这个人,干啥都比较务实,当初动员他来种植大棚蔬菜,也是考虑到他有技术基础,能干成事,而且肯帮带周边老百姓。”石泉县委宣传部派驻大沟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晓军道出了选择严元全种植大棚蔬菜的缘由。
据了解,除了自家劳力全用上外,严元全先后雇用30余名村民对蔬菜大棚进行修缮整理,正值春耕时节,每天都有七八位村民前来大棚务工。
“离家近,上下班灵活,农忙的时候来这里帮忙,活也比较轻松,还能增加家里收入。”大沟村二组村民叶仁香说道。
“大棚蔬菜产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年预计支出工人工资约10万元,可带动每户增收约3000元。”说起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情况严元全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大沟村蔬菜大棚基地建于2022年底,为进一步提升大棚生产效率和蔬菜品质,2023年12月,在包联部门石泉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蔬菜大棚安装了智慧农业系统,涵盖智能温控系统、土壤传感器等先进设备。
“过去种啥靠感觉,有了这套智能化设备,就可以实时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土壤的酸碱度、肥力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数据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不仅省时省力,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蔬菜的品质。”说起智慧农业系统大沟村党支部书记屈国兴一脸自豪。
为了育苗更加高效,严元全承包蔬菜大棚后,又投资近1万元,在育苗棚内安装配备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黑色的PE管线可以均匀定量地将水肥直接输送到蔬果幼苗的根部,不仅实现高效便捷的施肥、浇水,还全面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将扩大种植规模,引入更多特色品种,打造四季有菜、全年有果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举办采摘活动,吸引更多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到基地体验田园生活。同时,培养更多新农人,把先进技术和理念留在乡村,让乡村发展充满活力。”谈及未来严元全满怀憧憬。
从面朝黄土到数字赋能,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石泉县曾溪镇的“新农人”正在用新理念、新思维书写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