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云
年养殖蜜蜂12500箱,产蜜86吨,产值860万元,助农增收86万元。一个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经弱渐强,石泉县的周才东把苦差事做成了“甜蜜”大产业。
在外打拼了20年的周才东本已经在西安成家立业,年薪30万以上,但是这个从大山里走出的人,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后代。在全国精准扶贫的号召下,他放下自己的业务,利用在外经商获得的资金和经验,返回家乡石泉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
经过考察,他看好了蜜蜂养殖这个产业,于是自掏腰包,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来石泉实地考察。专家们认为石泉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丰富多样的蜜源植物是养殖中华蜜蜂的绝佳场所。
刚步入新行业的周才东,深知养蜂的艰苦,他刻苦钻研养蜂技术,认真领会蜂蜜生产质量标准。外出考察,实地学习,四处拜师学艺。自己动手饲养蜂群,摸索蜂群成长过程,掌握技术要点,被蜜蜂蜇伤是常事。通过几年努力,他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养蜂技术和传教方法。为了让更多人掌握养蜂要领,他奔波在各村蜂农之间,三年共为2300户养蜂户送技术、做指导、促销售。同时,在有条件地村镇确立产业发展基地,建立养蜂专业村,督促规范标准化养蜂场,用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广大蜂农增产增收,使养蜂产业年产值达千万元。
2016年,周才东出资620万元注册陕西岭南蜂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县11个乡镇展开了养蜂技术培训,产业推广和产品销售业务,无偿培训技术达到685人次。他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学习,荣获高级农艺师职称,被陕西省蜂业协会推举为常务理事,聘为省科技蜂业技术专家团成员。2017年筹资成立石泉东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275户开展中华蜂养殖工作,产生经济效益560万元。
虽然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他始终还在探索思考,他认为,产品没有标准、产业不成规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他牵头成立了石泉县蜂业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积极筹建蜂蜜加工生产线,完善蜂产品标识体系,注册商标和认证程序。他常常不顾疲惫,带领技术团队深入农户,悉心引导,改变传统养蜂产蜜量不稳定的现实情况,利用科学养殖方法确保蜂农产量翻番收入增加。
为了拓展销售渠道,他上网学习,探索产品标准和包装,多方交朋结友,寻找产品销路。在本省大中城市建立信息平台,通过亲友同学搭建产业联盟。目前,产品在天津、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都有供给渠道,产品销量逐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