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世明
平利县大贵集镇社区以集镇为中心,涵盖集镇移民搬迁安置区及后湾村、儒林堡村大部,跨镇跨村搬迁安置400户1500人,人口来源较为分散,人户分离较为普遍是该安置区的突出特点。目前,易地搬迁和脱贫攻坚工作基本进入尾声,大部分搬迁群众由农民转变为社区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因人户分离,远离生产资料;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小孩居多;社区服务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导致的管理难、就业难、融入难等问题逐步显现。如何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平考察时提出的“乐业才能安居,加强社区建设很重要,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的指示精神,大贵镇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产业就业、精准精细服务管理、引导鼓励村民自治,进一步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党建引领促融入,提升搬迁群众归属感。集镇安置区有13名外村迁入党员,如何让他们组织起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该镇通过走访调查,切合实际实行了由后湾村党支部托管的形式,在安置区成立党小组,建立活动室,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这样既充分调动了村党支部、安置区党小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又破解了融入障碍,解决了“两张皮”的现象。同时,按照楼栋和单元划分,以党员为主体分别设立楼长和单元长,负责收集社情民意,代办便民事项,把党的工作延伸到社区,号召普通党员在社区各类自治性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鼓励搬迁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矛盾调处等工作,让搬迁党员和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召唤和温暖,凝聚了党心和人心。
聚焦两业保安居,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乐业才能安居”,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近年来,该镇按照“支部+X+贫困户”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收购等措施,在安置区及周边新建社区工厂5家,建成高效精品茶园2000亩,引进大型茶企3家,产业合作社7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300余人,真正把搬迁群众聚在经营主体上,嵌在产业链条上,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三方协同抓治理,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该镇以社区群众自我管理、民主自治为重点,探索建立了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网格长“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社区管理难题。狠抓社区治理工作,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帮助搬迁群众解决诉求困难;定期召开法制宣讲会、民情恳谈会,推动法治教育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深入推进新民风建设,组织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社区文体活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推进“雪亮”工程,实现了24小时“全覆盖、无死角、零盲区”的视频巡护,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