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玉檬
站在三星寨山腰的产业路上,两旁是望不到头的核桃园,树下还套种了苞谷、黄豆。“搁以前,谁敢信这穷山沟能做成‘核下盛粮’的美梦?”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党支部书记华彬感慨万千。
这位扎根村里20余年的老支书有三份坚守。第一份坚守是“一碗水端平”。在惠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资源有限而诉求多元,华彬带领村“两委”精准研判、合理划线。处理矛盾问题时更是公正耐心,始终严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引导群众换位思考、理性对待。
不久前,因施工队疏忽,村里两户生活污水没接入主管道,邻居间互相埋怨指责、争执不休。华彬闻讯立即带领村干部入户核实,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同时对涉事村民批评教育,引导其有诉求及时找村上,不能伤了和气。“要善于从激烈言辞中发现群众的具体困难,力所能及帮忙解决,老百姓生活舒心了,矛盾纠纷也就少了。”华彬总结。
第二份坚守是“干部带头干”。老百姓搞产业没信心、少资金、缺技术,华彬和党员干部就率先蹚路:村党支部副书记殷刚种了25年绞股蓝,党员殷诗忠养了15年猪,华彬自己也种了10年核桃。在他们长期坚持、收获成功经验后,又翻山越岭搞规划、挨家挨户算经济账。
干部带着群众干,硬是把荒山变成产业园。如今村里的茶叶、核桃、绞股蓝、富硒粮油种植面积均过千亩,再加上猪、鸡、牛蛙养殖和富硒水稻种植,这些产业每年助农增收共计400多万元。
第三份坚守是“自身过得硬”。华彬深知,唯有干部一身正气,不以权谋私,不计个人得失,多办“利大家”的事,才能以“公心”聚民心。
这些年,在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年收入稳定在20余万元。村“两委”用这些钱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公厕、卫生室和互助幸福院。同时,关心关爱“一老一小”,连续9年开展道德评议,逢年过节慰问困难群体;将家庭卫生与“民风积分超市”挂钩,用“小积分”撬动人居环境卫生“常干净”……
20多年风霜染白双鬓,华彬即将迎来退休,但他最牵挂的还是村子:“只要支部强、党员带头,中原村的未来会更好!”如今,这个曾经的穷山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大道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