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力 曾海成
8月14日至15日,全省“8·15”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平利县举行。在研讨交流会上,平利县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作了介绍,老县镇蒋家坪村分享了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经验。近年来,平利县守好蓝天、碧水、净土,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了一条“城乡因环境而美、百姓因生态而富”的“平利之路”,先后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绿色理念固底色
7月27日,平利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邀请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任强军以“践行两山理念 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 实现乡村振兴”为题作专题辅导。
平利牢记国之大者,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科学论断,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平利最大的发展本钱与核心竞争优势,必须以最大责任、尽最大努力保护,坚决守好“一方净土”,最大限度为未来留足发展空间。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六进”活动,让环保理念走进寻常百姓家,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平利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2022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平利位居全市首位。持续抓好扬尘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秸秆禁烧,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精准化治理,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强化河湖管理,境内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2022年,坝河、黄洋河出县界、广佛水电站3个省控断面水质上升至国家Ⅰ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地表水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市第一。严格“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构建公检法、农林水、生态环境多部门联合执法模式。
绿色发展提成色
7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创建以蒋家坪为核心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把平利县建成感恩奋进实践区、链式发展先行区、茶旅融合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引领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农业品牌研究院公布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前100位榜单,平利绞股蓝以86.26的品牌声誉值位列全国第8位。平利县绞股蓝产品以纯天然、无公害和富含微量元素走俏市场。
平利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扎实做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文章,大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美丽环境正向美丽经济加速嬗变,生态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实现了“含绿量”和“含金量”的同步提升。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把茶产业打造成乐业富民的首位产业,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真正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全县累计建成茶叶和绞股蓝基地25万亩,实现产值18亿元,连续三年荣膺中国茶业百强县。提档“一区三园”建设,聚力打造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康养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全县累计建成规上工业企业101家、兴办社区工厂110家。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精美县城为核心、特色集镇为支撑、魅力乡村为节点,持续推进产城融合、景城融合、文城融合,初步形成了“一城三线八景”美丽乡村旅游格局,累计创建AAAA级景区2个、AAA级5个,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二,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逐年攀升。
绿色家园增靓色
平利2022年荣获“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先进县”,2023年7月获批“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入选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首批试点县,长安镇成为全国特色小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龙头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蒋家坪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村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生态宜居相彰,留住鸟语花香,共享田园风光。平利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生态宜居的生活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以县城为龙头、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23.7亿元全力推进县城更新项目39个,分区施策、统筹推进,县城公共服务供给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推进旧房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净化、基础设施完善、圈厕革命攻坚、垃圾污水治理、院房环境清洁、庭院地头美化、居住环境点亮“八项工程”,深入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村庄,努力绘就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平利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