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浩荣
“入山无处不飞翠,八仙云雾百里香”。又是一年采茶季,作为八仙茶业的代名词,新一茬的云雾茶制作也提上了日程。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茶饮产业突破发展,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绞股蓝种植得到重视,茶园撑起了全镇最大的支柱产业,迅速建立起了多所茶企,建设茶叶基地,经验丰富的茶农,让笔者从云雾茶中品尝到生活的芬芳。
“我们八仙人离不开茶”,雨后,老一辈的茶农,看着雾气氤氲的茶山说到。古茶树在冒出白色的山茶花之后,在雨水滋润下冒出新芽,一些茶农开始上山采茶。
走在山间小路,平时默不吭声的老伯,说起茶叶却侃侃而谈,62岁的他种了一辈子茶,经历了茶叶价格低迷的时期,也赶上了八仙茶声名鹊起带来的富裕的时期。
凡是有八仙人,周围必定有茶树。茶叶在八仙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客人来了要泡茶,劳作累了喝茶解乏,上门做客以茶叶作礼。由于气候适宜,生长繁茂,茶香袭人,深受喜爱。茶叶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也已成为八仙文化的一部分。
村民把茶叶分为春茶和秋茶,春茶时期降水丰富,吸收营养充分,所以茶芽圆润肥厚,叶质柔软,白毫较多,口感更为丰富。秋茶时节降水较少,气候干燥,茶芽会稍显干枯,但是香气会最大程度保留,香气馥郁,各有特点。
随着云雾茶崛起,八仙的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一栋栋拔地而起。摩托车、皮卡、小轿车也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还盖起了多个茶叶加工厂,许多外地人来到这里打工,帮忙采茶制茶。
“现在连蔬菜都种的少了。”村里的老村长说,茶叶效益越来越好,群众愿意把精力花在茶地里,不少群众还从周边村子聘请工人,管理茶园、采摘茶叶、加工茶叶。
八仙茶叶多,面积广,但分布不均衡。有点地方茶叶偏少,老百姓种茶、采茶、炒茶的技术水平也偏低,脱贫攻坚中,当地政府做起了“茶”文章。政府指导村民建设生态茶园,农业部门派出技术员,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包括采茶、炒茶、揉茶、晒茶、修枝管护、防治病虫害等内容。政府还协调联系茶企,解决茶叶销路。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农收入也增加了。
茶香幽远千年史,茗色不减万古情。在这大山里,小小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