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隆
“最近我正准备申请创业补贴,力争今年底打造成为我县第一家专业、科学、经济的健身会所。”在平利县老兵超跃健身馆,老板吕锋介绍。
吕锋是平利县洛河镇狮子坝村的贫困户,在外闯荡多年后,身为健身教练和国家一级健身健美裁判的他选择回乡创业。在县镇的大力支持下,吕峰的健美事业蒸蒸日上。
从自主就业到返乡创业,从扶持关注到初具规模,吕峰的就业状态早已由“红”变“绿”。
为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洛河镇通过入户摸排、电话核实等方式,健全劳动力台账,精准登记了7928人的年龄文化、就业创业需求等信息,结合求职意愿、创业方向、用工需求等确定技能培训、就业扶持等政策。
在此基础上,该镇大力组织“线下”“线上”招聘,通过定期推送岗位,广泛宣传动员,提供就业服务,对接企业定向招工。贫困户王家全以前长期在外从事体力劳动,随着身体状况下降和年龄增长,找工作成了难题。帮扶干部为他推送了培训和就业信息,到县里参加远元集团开设的修脚培训班后,文化程度不高的他顺利毕了业,还被“分配”到广西一家修脚门店。
现在,王家全已经是远元集团的老员工,拿上了每月3000元的固定工资。在洛河镇像王家全一样就业脱贫的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全镇推送岗位5000余个,实现转移就业3346人,依托搬迁社区‘小课堂’培训394人次,落实交通费等补贴200余人,通过“点对点”输送160余人。”洛河镇社保站长胡顺章介绍。
杨猛是一名返乡创业者,经过考察和筛选,他决定与浙江源添针织有限公司合作。定了项目,厂房选在哪?得知杨猛的计划后,镇村为他解了难。“真没想到,政府免费为我提供了1000平方米的厂房,就连装修都包了。”
该镇政府还当起义务“中介”,印发宣传纸、举办招聘会、推送招聘信息,很快,就帮杨猛招到了第一批工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杨猛的社区工厂共吸纳搬迁群众25人,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我每天至少能完成2000双袜子的定型,能挣80元。”来自丰坝村的贫困户吴丰兰高兴地说。
洛河镇依托镇级创业中心,为社区工厂、农业经营主体落实租金减免、担保贷款、社保补贴、技术指导等扶持,有效增强了带贫效益。目前,全镇社区工厂就业150人,产业园区务工991人。
受疫情影响,丰坝村的贫困户明庭瑞失了业,家里没了主要经济来源。就在他发愁之际,镇村根据他患有慢性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将他聘用为疫情防控信息员,负责协助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拿上了每月1600元的固定工资。
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洛河镇精准施策,开发使用护林护河员、疫情防控员、基础设施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350余个。协调在建项目、厂矿企业、服务业聘用本镇劳动力,让群众灵活就业“有路子”,实现有就业意愿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