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诗漫 严杏棋
命运坎坷,对生活依然满腔热忱;身体残缺,却在荆棘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岚皋县民主镇先进村,今年41岁的曾昌佩用20年的光阴书写了一段残疾少年化身创业先锋的非凡人生。
初秋的先进村,暑气未消。趁着早上天气凉爽,曾昌佩在自家的养殖场里忙碌着,动作熟练看不出异样。当他脱下脚上的鞋时,才能发现他双脚的残缺。
儿时不慎造成脚趾坏死,尽管通过手术保住了双脚,但终身行动障碍让这个贫寒少年陷入自卑。“那时我才14岁,心里面很痛苦,因为身体上有残缺,所以思想上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比较沮丧,上学也没有兴趣,于是就辍学了。”
在家休养了几年后,曾昌佩便跟着亲戚先后去了浙江、广东、河北打工。但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在家无人照顾,2019年他便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家乡,成立了岚皋县民主镇曾昌佩养殖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成立之初,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场地和技术。与家人商量后,他拆除祖宅建厂房;主动上网查资料,自学动物防疫知识、研发粪污循环系统,从最初4头仔猪起步,如今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
“厂房大概有10多间,700多平方米,当时家人听到我有养殖想法也是非常支持的。现在年出栏生猪有200头左右,年收入可达10万元。”曾昌佩说道。
2019年至2021年,作为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曾昌佩,建立了47名残障人士动态档案,累计协助办理补助申领83人次。2021年,经23名老党员联名推荐,曾昌佩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牵头组建了“党员助残服务队”,创新开展红色代办、无障碍改造等民生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我在外面那些年也遇到过很多残疾人,心疼他们也感同身受。经常安慰帮助他们,残疾了其实没关系,就坦然接受,勇敢面对自己,这样内心就强大了,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心态也会好起来。”曾昌佩说。
十年磨砺,让当年蜷缩在阴影中的少年,成长为能从容应对生活的强者。如今家人陪伴在旁,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我计划在县城开一家卖肉夹馍的早餐店,猪的数量再扩充一点,养到500头左右,带动周边村民邻居一起致富。”谈及未来,曾昌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